再少就无法保证改造效果了。
这五万块钱,计划用于更换三车间那两台早已超期服役、故障频出的细纱机的主要部件,同时对一车间的落纱装置进行自动化改造。这些设备已经使用了十几年,零部件老化严重,不仅效率低下,还经常出故障,影响了整个生产线的运转。
一旦完成,不仅能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次品率,还能显著降低能耗和工人劳动强度。
工人们不必再为频繁的设备故障而加班抢修,工作环境也会有所改善。在他看来,这是一笔非常划算的投资,对未来几年的生产效益提升至关重要。
然而,在刚才的厂委会上,他的方案再次卡在了资金问题上。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每次都被以各种理由推迟或否决。
财务科科长刘金生照例搬出了一大堆理由:上半年效益未达预期,流动资金紧张,各项开支都需要保障,技改资金暂时无法筹措……
刘金生说话时,语气一如既往的恭敬客气,姿态放得很低,但态度却异常坚决,就是两个字:没钱。
其他几位委员要么沉默,要么附和着刘金生,说着“再从长计议”、“缓一缓”之类的话。他们的眼神躲闪,不敢直视赵国栋的目光。
田书记最后拍了板,说技改的事情很重要,但资金问题也确实存在,让财务科再想想办法,看看下半年有没有机会安排,眼下还是先保证正常生产运营。一套标准的“拖字诀”。
赵国栋感觉一股郁气堵在胸口,憋得难受。
他这个厂长,想要实实在在地干点事情,推动厂子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怎么就这么难?
没有财务科的配合和支持,他所有的规划和设想,都像是被捆住了手脚,寸步难行。每次提出新的计划,总是在资金问题上碰壁。
刘金生那个人,能力是有的,厂里这么大摊账目,这么多年也没出过大乱子。
但他太“稳”了,稳得近乎保守,甚至可以说是固步自封。
凡事只讲规矩、按流程,生怕承担一点风险,更不愿意为了可能带来长远效益的事情,去压缩其他方面的眼前开支。
或者说,他根本就不是赵国栋的人,自然不会积极配合赵国栋的工作思路。
财务科作为厂里的钱袋子,如果不能掌握在厂长手中,很多工作确实难以开展。
赵国栋深吸一口气,又缓缓吐出,试图让自己冷静下来。
他走到办公桌后坐下,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