们心里都像明镜一样,清晰无比地知道阳光明私下交代的那项秘密任务的重要性与紧迫性。
那既是一份沉甸甸的投名状,也是一块检验他们能力和忠诚度的试金石。
周为民负责的五组,涉及专项资金,账目相对集中,但金额巨大,每一笔资金的流向、每一个项目的审批程序都需要仔细核查,不容有失。
他利用下班后和周末一切可能的时间,一头扎进厚厚的的账本与凭证堆里。鼻梁上那副黑框眼镜后的眼睛,锐利而专注,逐页逐行地仔细审阅,不放过任何一个数字、一个签名、一个模糊的印章。
他不时用笔在摊开的笔记本上记录下发现的疑点、时间、金额和关联方,字迹工整而紧凑。
他的动作小心谨慎,每次翻阅厚重的凭证册都尽量轻拿轻放,避免发出过大声响,尽量不引起组内其他同事,特别是那些与原组长赵卫国关系密切、资历颇深的老同志的过多注意。
他感到背后偶尔投来的目光,或好奇,或探究,或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淡,这让他背后的肌肉时常不自觉地绷紧。
吴爱华面临的挑战则更大。
四组的结算报销业务极其繁琐复杂,单据量巨大,涉及全厂各个部门、众多职工,历史遗留的账目更是浩如烟海,许多惯例和操作规范模糊不清。
她需要在不影响日常报销支付、不引起外界怀疑的前提下,悄无声息地梳理过去的操作习惯和可能存在问题的环节。
她展现出了惊人的干练和效率,重新合理分配工作,巧妙调动组内几位她认为可信赖、有冲劲的年轻同志分担压力,自己则专注于核心问题和历史遗留账目的排查。
她办公桌旁的凭证箱越堆越高,她翻阅的速度极快,手指熟练地划过一行行数字,眼神专注而锐利,偶尔停顿,用红笔在一旁的便签纸上做个记号。她走路的步伐变得更加急促,仿佛总是在追赶时间。
阳光明没有催促他们。
他保持着足够的耐心和定力,依旧每天埋首学习文件制度,翻阅报表,仿佛对背后悄然进行的暗流涌动,毫无察觉。
但他的观察从未停止,只是通过处理日常文件签报、听取零星汇报,敏锐地留意着各组的工作节奏,细致地观察着办公室里每个人的变化。
他注意到周为民的眼镜片后偶尔掠过的一丝难以掩饰的疲惫,注意到吴爱华端起茶杯时微微颤抖的手指和更加急促的步伐。
他也注意到,四五组里那几位颇有资历、人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