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员是个戴老花镜的中年妇女,大家都叫她陈师傅。
“陈师傅,我想找些财会方面的书。”阳光明隔着柜台说道。
陈师傅从老花镜上方打量了他一会儿,慢慢站起身:“财会方面的?都在最里面那个书架。好久没人借了,估计落了不少灰。“
在落满灰尘的书架角落,阳光明找到了几本纸张发黄、散发着霉味的会计基础教材,出版年份都是五六十年代的。
有《工业会计核算》、《国营企业财务管理》,还有一本薄薄的《会计基础知识》。
他仔细拂去书上的灰尘,翻开书页,看到里面还有些前人留下的笔记。
“这些书都有些年头了。”陈师傅走过来,好奇地看着他,“你要学财会?”
“就是想多了解一些,不需要多精通,能明白基础知识就行。”阳光明含糊地答道,没有多说。
他在借书登记本上工整地写下自己的名字和借书日期。陈师傅看了看,没再问什么,只是慢吞吞地登记了借书信息。
周末休息时,他又抽空去了趟南京东路的新华书店。
书店里人不少,但书架上的书籍种类相对单调。
在靠近角落的书架上,他找到了新出版的《工业会计基础知识》和《商业会计实务》,薄薄的两册,封面是简单的红色字体配着齿轮麦穗的图案。
他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虽然这个年代的书籍价格有点贵,但这是必要的花销。
每天晚上,回到筒子楼闷热的宿舍,处理完必要的工作笔记后,他就在灯下翻开这些枯燥的教材。
从会计科目、借贷记账法开始,一点一点地啃。汗水常常浸湿稿纸,他不得不在手腕下垫一块手帕。
那些陌生的术语和规则,初看是有些枯燥。
但阳光明发现,自己前世作为生活秘书接触过的那些现代财务理念和基础知识,虽然零散,却在此刻形成了某种奇妙的呼应。
这个年代的会计制度相对简单,很多原理是相通的。理解起来,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他甚至翻出一些厂里过去的财务报表副本,对照着书上的理论,尝试着去理解和分析。
有时遇到不懂的地方,他会在笔记本上记下来,打算以后找机会请教专业人士。
至于算盘,他确实需要练习。
他找来一个旧的木质算盘,珠子都有些松动了,他的手指生疏地拨动着算珠。
他发现自己的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