瞬间吞噬整个库区。
昨夜那场火,从发现到扑灭只用了半小时?而且“没蔓延开”?这简直是天方夜谭!除非……
除非烧掉的布,根本就没那么多!库房里实际剩余的布匹,远远少于账面上的253匹!
这个念头如同惊雷,在阳光明脑中炸响,瞬间照亮了所有疑点,也勾勒出一个令人脊背发凉的图景。
匡俊材,这位窦厂长的小舅子,凭借这层关系稳坐六号库油水最厚的管理员位置多年。
所谓的“油水”,绝非空穴来风。
他利用职务之便,勾结运输队或者外部人员,在真实的货物出库之外,额外夹带、偷运厂里的高档细布出去倒卖。
这种“老鼠搬家”式的偷窃,一次量不会太大,但经年累月,积少成多,最终导致仓库的实际库存与账面记录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无法填补的窟窿!
这个窟窿有多大?阳光明无法精确估算,但足以让匡俊材坐立不安,寝食难眠。
常规的年底盘点、突击检查,甚至一次认真的核对,都可能让这层窗户纸被捅破。
一旦暴露,等待他的不仅是开除、身败名裂,更是牢狱之灾,还会连累他那位厂长姐夫窦鸿朗,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一个铤而走险的计划诞生了。
昨晚那场“及时”的大规模出货,很可能就是计划的关键一环。
它制造了“库房刚清空大部分”的公开印象,也为后续“烧毁少量剩余布匹”埋下伏笔。
但出货本身无法解决账货不符的核心问题——账上还“剩”253匹呢!
这253匹布是“存在”的,必须“消失”得合情合理。
一场火灾,成了掩盖亏空、毁灭证据的“完美”方案。
匡俊材只需要在夜深人静、值班室仅他一人的时候,制造一个“意外”。
电线老化短路是个极好的由头,厂里设备陈旧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他可能故意破坏了某段本就老化的线路,或者更直接地在布堆附近制造一个不易被立刻察觉的小火源,比如未熄灭的烟头、人为制造电线短路等。
然后迅速离开现场,躲回值班室“睡觉”,他赌的是火势能在被发现前烧毁足够多的布匹。
他没想到的是,老钱巡逻发现得还算及时,加上众人奋力扑救,火势被控制在了库区内部,并未完全烧成白地。
因此之故,反而留下了扑救时间短与布料数量多,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