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是张辅、顾廷烨二人。
文官则是申时其、王安石、范纯仁、海彦平等人。
海彦平手持玉笏,出列道:“禀官家,各路春耕已全面铺开,田间地头耕牛往来,麦禾长势喜人,民心安定。”
“臣已和申大人及皇城司核查完奏报,的确属实。”
赵晗尤为满意的点了点头。
“此次旱情能够平稳度过,离不开沈括、侯叔献等几名爱卿日夜奔走,勘测水利,疏浚河渠。”
“一应官员的赏赐,由吏部礼部共同拟定,交由朕过目便可。”
“臣等遵旨。”几名官员拱手应声。
又听完几名官员的奏报后,紫袍玉带的申时其踌躇片刻后,朗声道:“臣有事起奏。”
“当下天灾平定,春耕顺遂,四海安定,国运维新,官家膝下诸位皇子年岁渐长,皆聪慧端方。”
“可至今未有封号,于礼制不合。”
“臣恳请官家择吉日良辰,为皇子册定封号,明尊卑之序,定宗亲之位!”
王安石闻言,眨了眨眼,紧随其后道:“臣附议。”
“臣也附议。”
“……”
盛纮心中权衡片刻后,刚想开口,余光中却瞥见盛长柏将笏板放在嘴边,隐晦的冲他摇了摇头。
身为外戚,圣眷再厚,这种事情都不能随便掺和进去,万一被叩一顶图谋不轨,外戚干政的帽子。
这可是塌天大祸。
盛纮见状,心头一凛,将快到嘴边的话生生咽了下去,继续垂首立在原处。
在这等事情上面,他对自己这个更像爹一样的儿子素来是言听计从。
赵晗看着殿内群臣,缓缓点头道:“诸卿提议的不错,皇子渐长,册封之事本就该提上日程。”
“朕会细细考量,给诸位皇子拟定妥当封号。”
“官家圣明!”申时其躬身一礼。
退朝后,文华殿内,茶香氤氲,赵晗端坐在案前,手持朱笔,正细细思考着封号一事。
魏云韶和高滔滔早已顺利诞下八公主和九皇子,公主赐名赵玉婵,封号已经拟定,为福清二字,八皇子取名赵琼。
也就是说,眼下适合赐封号的有七位皇子。
长子赵璟、三皇子赵璋、四皇子赵琰、五皇子赵瑞、六皇子赵瑄、七皇子赵琮、九皇子赵琼。
见他久久没有落笔,一旁庆云小心翼翼问道:“可要传旨命礼部拟定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