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语,不过等孝期结束就不一定了。
金陵勇毅侯徐冀病重,徐平远于三日前南下侍疾。
今日,垂拱殿内,文武百官手持笏板,分列于两侧,气氛略有些低沉。
顾廷烨身着紫色朝服,身姿笔挺,出列道:“禀官家,除去三十万不知来源与去向的士兵。”
“大周禁军厢军的实有员额,共计九十万。”
“此番又裁汰老弱兵员三十万,其中十万分别编入河工营与屯田司,专司水利垦荒,以实国本。”
“余下的六十万兵元中,禁军占四十万,厢军二十万。”
御座上方,赵晗轻轻点头,顾廷烨亲自督办此事,他自然是放心的,这样的数据也在他的预计范围之内。
虽说兵贵精而不在多,但六十万兵元分守各处,未免有些过少。
“传朕旨意,着兵部牵头,各地州府配合,再招募十万精壮充入禁军,务必选身强力壮,出身清白者。”
“另募十万补厢军,强化地方守备。”
兵部几名官员闻言,当即拱手道:“臣遵旨。”
经大理寺、都察院、皇城司三方配合,数月严密核查之下。
因虚报兵额、被发落罢黜的各地大小武官共计八百余名,不乏一些往日追随着顾家、张家的人。
其中吴德昌从正三品安抚使贬至地方六品武官,东昌侯嫡次子秦峰削去指挥使一职。
富安侯,中山侯、宣门伯这三位由先帝册封的勋爵因靠虚报兵额一事牟利过多,证据确凿,判夺爵流放,家产抄没。
另外因考成法被罢黜的大小官员从起初的数十名,累计至今已有近千名,大周的冗官数量也在逐渐减少。
循例听完几名大臣的奏报,辰时已经将过。
赵晗宣布退朝后,便和顾廷烨二人一同前往资善堂,此为皇子们读书启蒙的地方。
大中祥符八年由真宗创办,设翊善、赞读、直讲等官职,任职的皆是些饱学之士与馆阁重臣。
负责为皇子讲授经史与各类书籍,作为伴读的全哥儿和昌哥儿就住在资善堂内。
因领着核查兵籍,裁汰冗兵一事,顾廷烨的名声如预想的那般直转急下,矛头全都对准了他。
王安石等几名钦差倒是没怎么受牵连。
“此事能顺利办成,仲怀功不可没啊。”赵晗笑呵呵的扭头看他一眼。
顾廷烨连连摆手。
“什么功不可没,臣就是尽分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