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日程,定于京西北路的永安县,陵号为永昭。
由申时其担任山陵使,负责监督整个帝陵建造期间的所有事务。
工部尚书海彦平任桥道使,负责修建与保障通往陵墓的道路、桥梁畅通无阻。
韩章任礼仪使,负责仪仗、服饰、祭文、谥号拟定等事宜。
兵部尚书甘元忠任卤簿使与仪仗使,专门负责管理送葬队伍的仪仗,包括车辆、旗帜、伞盖等安排和调度。
时隔数月,永昭陵的建造已经将近尾声,帝王七月而葬,一切事宜都需在七月内完成。
至于年号,为表对先帝敬意,大都在第二年才会更改。
三日后,大殓礼成。
文武百官每日早晚皆要前往大庆殿哭临,宗室子弟与王公重臣们轮流在灵前值守。
并在东华门外设祭台,供百姓与品级不够入宫的官员祭拜,各路的州府也会设下祭台。
同时,在内阁与六部官员的商议下,大行皇帝庙号为仁,谥号为神文圣武明孝皇帝。
皇帝孝期以日易月。
二十七日后,文华殿内,一场释服仪式,宣告着孝期结束,朝政一切步入正轨。
至于先帝出殡,还需等待数日。
与此同时,辽国,上京,临潢府。
御座上方,耶律洪基一身左衽龙纹锦袍,手持大周使臣递来的国书,目光缓缓扫视着。
片刻后,他颤抖着双手,哽咽道:“大周皇帝陛下……驾崩了……”
殿内几名辽国大臣相视一眼后,当即收敛神色,垂下脑袋,立于一旁。
陛下这般伤心,他们自然也要跟着作出悲戚之态。
“自此以后,天下再无如此仁德之君,共享太平四十余载,朕……”
话未说完,耶律洪基已是泪流满面,连连摆手,一旁太监忙不迭递上绢帕。
使臣见到这般场景,心中不免有些惊讶。
用余光不着痕迹的打量了他一眼后,躬身道:“陛下哀思过甚,还请保重龙体。”
“我朝先帝在天之灵,若知贵国陛下如此情深义重,亦当感慰不已。”
辽国大臣闻言,紧跟着开口:“望陛下保重龙体!”
耶律洪基不停擦拭着眼泪,他仰天长叹一声。
“只恨朕无法亲自前往贵国祭拜,来人,设衣冠冢,朕要亲撰祭文,以表哀思!”
使臣当即深深一揖,恭谨道:“外臣谨代大周朝廷,谢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