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放榜前日。
文华殿内,赵祯的脸色不大好。
他看着海宁呈上来的中榜名单,不禁想起御史口中的话,心里愈发火大。
这时,赵晗一身朱红色常服,迈步进入殿内,恭敬行礼,“父皇,您唤儿臣。”
瞧见赵晗后,赵祯的脸色才略有些缓和。
“来的倒快,这份今科拟录的名单,你也看看。”
赵晗应声后,接过名册细细看了起来,片刻后,只见盛长柏三个字赫然列于第十三名。
再往下看时,顾廷烨的名字静静列在第二十六。
“父皇,这有何不妥吗?”赵晗抬眸问道。
“方才御史上奏,特意提到顾廷烨,他居然公然为杨无端鸣不平!”
杨无端是江南有名的才子,才华横溢,本该是朝廷栋梁之才。
奈何此人行事放荡不羁,沉迷于花街柳巷,屡试不中。
一次落榜后,他在秦楼楚馆内喝的烂醉时,大放厥词,说什么中举及第不如情寄花楼。
赵祯最恨读书人不思进取,听到此话后龙颜大怒。
当即下旨着其年过半百之后才可继续科考。
五十岁的年纪,莫说还有没有那股心气,就是精力也难以跟上。
这道旨意,无疑是彻底断了杨无端的仕途,他也成为读书清流们最为不耻之人。
赵晗拧了拧眉头,拱手道:“父皇,顾廷烨他……”
“你不必替他求情,这般目无君父之徒,不配榜上有名!”
“他既这般同情杨无端,朕便成全他!”
“亏朕先前还当着文武百官的面,夸赞他浪子回头,这不是在打朕的脸吗?”
“朕已经遣人去顾家,宣读旨意!”
见赵祯这般动怒,赵晗也只好听从吩咐,总归顾廷烨在武略上的天赋,远胜于文采。
将来寻个机会,举荐他从军即可。
待赵晗离开后,张茂则捧着热茶,轻声道:“官家,老臣瞧着殿下尤为器重顾家二郎,这般惩处会不会有些过重了?”
“此事只怕已在御史台传的沸沸扬扬,顾廷烨与晗儿素来交好。”
“朕若不处置,朝野上下,还当朕默许这等狂悖之言,于晗儿也多有不利。”
“怨就怨顾家这小子口无遮拦,平白给了那些有心之人可乘之机。”
说罢,赵祯长长吐出一口浊气,随即将目光放在盛长柏的名字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