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错,辽国到了后期,僧人地位尤为崇高,佛寺遍布各地。
甚至不惜花费重金举办各种佛事活动,铸造金铜佛像。
僧人又不需承担赋税徭役和兵役,因此百姓们纷纷选择出家当和尚。
若能从此时开始推波助澜,遣僧人北上弘法,怂恿他们大修庙宇,广度僧尼,将佛寺塑造成衣食无忧的极乐净土。
再将什么炼丹求仙,清谈之风,一切糟粕尽数传往。
不见刀兵,使其在纸醉金迷中慢慢腐朽。
待收复西夏,休养生息一段时日,便可腾出手来对付辽国。
这会儿辽国的那位第一才女萧观音,应该已经被册封为皇后了吧……
就在赵晗暗暗决定等过些时日,便将此计上奏告知赵祯时。
只见淑兰捧着红木托盘,款款而来,盈盈一拜后,轻声道:“妾身见书房的烛火还燃着,想来殿下必定在为国事烦忧。”
说罢,她迈步上前,将瓷碗轻放在案几上,袖间暗香浮动。
“这汤里用了茯苓和远志最是安神养心。”
赵晗接过汤匙,抬眸看了淑兰一眼,见她面色红润,眉眼间还带着几分喜悦。
于是乎,收起思绪,微微笑道:“淑儿可这是遇着什么喜事了?为何这般高兴?”
“殿下真是慧眼如炬,妾身今日收到了母亲送来的家书。”
“爹爹和四妹妹已经在来京的路上了,约摸下月初便可抵达。”
赵晗闻言,眉梢微挑。
算算时日,盛维这会儿进京,多半是来盛家当散财童子了。
淑兰莞尔一笑后,又开口道:“这趟四妹妹还会在京中多待上些时日,母亲还说将来打算在京中给她物色一门亲事。”
对于品兰的婚事,盛维和李氏原本相中了妹妹盛纭家中的嫡子,也就是品兰的表哥。
在宥阳也算是门当户对,知根知底。
可如今情势大不相同。
在他们看来,淑兰若能争气早日诞下子嗣,待赵晗登基称帝,位列妃位便是指日可待。
等到那时,盛家长房和二房都是皇亲国戚,身份地位自然水涨船高。
荣妃娘娘的嫡亲妹妹能在京城风光万分,将来品兰为何不能?
至少也能在在京城寻到门好亲事,何况淑兰的出身比起荣妃还要体面一些。
赵晗看她一眼,见淑兰的唇角漾起一抹温婉的弧度,温声道:“这样也好,到时候有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