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我们做节目肯定是不屑直接抄,得创新。
当时我看电视里的选秀节目,就觉得选手们孤零零站在舞台上,等待评委宣判他们的生死,带入想一下那种感觉,很糟糕。
于是我就想,凭什么只能是评委选选手,就不能选手也去选评委吗?
好声音核心的导师盲选机制就是在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声中完成的。”
“哦,原来如此。那您能说说为什么《好声音》拒绝签下优秀的参赛选手吗?
已经有好几人被媒体认为拥有当歌星的潜质了,是因为您的理想主义情怀吗?”
“哈哈哈,完全不是。
实话说在本来的计划中是有新成立一家经纪公司,把看好的苗子签下的准备的,不过后来改了。
当初邀请第一位导师就直接碰了钉子,你知道是谁吗?”
孙小静很是配合得摇了摇头,不过她猜测应该是王妃,因为王妃跟其余的导师不一样,她还参与了节目更深层的制作。
“是王妃,她嫌弃这些节目都是假的演的,有剧本,直接连出场费都没谈就拒绝了,我自己去邀请她,她还是没同意。
我也有些倔脾气,《好声音》节目形式我自己都觉惊艳,就想着必须得打动天后,让她低头。
直接修改那些让她不看好的地方,最后直接把她拉到了节目组里,哈哈哈!”
孙小静听得目瞪口呆,《好声音》这样一档被很多人称为完美的节目,竟然是两位在各自领域都达到顶点的人相互较劲搞出来的?
“那,那您就没有想过成本问题吗?”
“有想过,大不了只是短期内无法快速收回成本,但《好声音》要想长期做下去,口碑这一块必须要维护好。
如果按照原本那种模式,把好苗子都收入公司里,给观众们看的都是编剧们提前写好的剧本,
让他们编造一堆家庭不好,追求梦想之类的虚假人设,让导师们也演得或陶醉或悲伤,
再夸张一点把参赛选手的爸妈姐妹也请过来让他们看着选手比赛,期盼着导师转椅子。
这些原本的预想确实能给观众更强的情绪刺激,节目组的录制也更简单方便,甚至利润也丰厚。
可照这种法子做,节目最多做个五六七八年就得完蛋,完全浪费了《好声音》这么好的节目形式。
《好声音》的品牌价值比这些短期利益要高得多。可以说是一种理想主义,不过更多的是冷静的利益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