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石油储备仅能维持半年作战需求,战机、战舰因燃料短缺被迫缩减训练与出动频。
同时,小日子国内劳动力因征兵制陷入枯竭,军工生产因原料不足大幅减产,武器装备的数量与质量均被同盟国拉开差距,“以战养战”的幻想彻底破灭。
在战略层面,日军的全球孤立态势加剧。
1943年,意大利投降,轴心国阵营瓦解,日军失去欧洲盟友的牵制。
同盟国在卡萨布兰卡会议、德黑兰会议上明确“先欧后亚”但不放松对日打击的战略。
美军从太平洋中部、西南太平洋两路反攻,龙国战场也依托滇缅公路获得更多外援,日军陷入多线作战的被动局面,此前构建的“大东亚共荣圈”体系开始崩塌。
现在的日军已失去军事、资源、战略的三重支撑。
不仅是战场态势的变化,更是其侵略体系走向崩溃的开端。
这个时候,江晨急什么?
“司令……”副官这时小心翼翼地开口,声音不大,却让他瞬间安静下来:“您再看看最后一页,还有更详细的内容。”
他皱着眉,将信将疑地翻到情报最后一页,目光落在“江晨独立纵队现有兵力已达十万人”这行字上时。
他彻底愣住了,眼睛瞪得溜圆,手里的情报“哗啦”一声掉在地上。
他连忙弯腰捡起,手指有些颤抖地捏着纸张,反复确认了好几遍。
甚至凑到灯光下仔细看了看,生怕是自己眼花看错了。
最后,他的声音都有些发颤:“什么?江晨的独立纵队有十万人?”
“我的天啊,他哪来这么多人?”
“三个月前不还只有四万人吗?这兵力翻了一倍还多,他是怎么做到的?”
“司令……”副官连忙上前一步,详细汇报起来:“情报上说,江晨在两个月前收复太原后,就开始在晋冀鲁豫四省大规模招兵买马。”
太原刚收复时,城里到处都是灾民,饿殍遍地,江晨直接开了二十多个粮仓。”
“每天给灾民发粥、发粮食,还组织医疗队给灾民看病,救活了不少人。”
“灾民们感激他,纷纷报名参军,光是太原一带就招了两万多人。”
“而且他还派人去周边的县城宣传‘抗日救国,保家卫国’的主张,说参军不仅能吃饱饭,还能打鬼子、保家乡。”
“不少农民、手工业者都动了心,拖家带口地来参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