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粉碎机。机器“嗡嗡”转起来,玉米被磨成了细粉,飘得满屋子都是。老师傅围着萃取机转了两圈,用扳手拧了拧螺丝,又试了试温度旋钮,说:“机器没大毛病,就是加热管有点老化,得换根新的,不然温度上不去。”
苏瑶赶紧让二柱子去镇上买加热管,自己则蹲在实验台边,把磨好的玉米粉过筛。细粉落在白纸上,黄灿灿的,像撒了层金粉。她抓了点粉在手里捏了捏,很细腻,应该能萃取出不少蛋白。
下午,新的加热管换上了,萃取机终于能正常运转了。苏瑶把玉米粉倒进进料口,调了温度——先从 50℃开始试,萃取时间定了 1个小时。机器“轰隆”响起来,她坐在旁边的小板凳上,眼睛盯着控制面板,时不时记着温度变化。
1个小时后,苏瑶关掉机器,打开出料口。出来的液体有点浑浊,颜色发浅黄,她用勺子舀了点,闻了闻,有股淡淡的玉米香。她把液体倒进过滤布,慢慢挤压,滤出来的粉很少,还很粗。
“这咋回事?咋出粉这么少?”二柱子凑过来看,皱着眉头。
苏瑶也有点纳闷,想了想:“可能是温度太低,萃取时间不够。”
她又倒了些玉米粉进去,把温度调到 55℃,时间延长到 1个半小时。这次等得更久,她索性在旁边支了个小炉子,煮了点玉米粥,边等边喝。
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出粉率虽然比上次高了点,但还是达不到预期。苏瑶没气馁,又试了 60℃、2个小时——这次她没敢离开,守在机器旁边,每隔十分钟就看次温度,生怕又出岔子。
机器停下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苏瑶打开出料口,这次的液体比之前清亮些,过滤出来的粉也更细了。
她把粉摊在纸上,放在窗边晾干,心里盘算着:
明天得测测溶解度,看看能不能达到太空营养液的要求。
第二天一早,苏瑶就拿着晾干的蛋白粉去了实验室。她找了个玻璃杯,倒了半杯水,又加了点蛋白粉,用筷子搅拌。蛋白粉飘在水面上,半天都没溶解,杯底还沉了些颗粒。她皱了皱眉,想起灵泉水——之前用灵泉水种庄稼效果好,说不定用来泡蛋白粉也管用。
她从家里拎来桶灵泉水,按 1:100的比例兑了水,又加了点蛋白粉。
这次搅拌了没几下,蛋白粉就溶解了,杯子里的水变得很均匀,没有颗粒。苏瑶心里一喜,又找了个量杯,仔细测了测溶解度——85%!比用普通水泡的 65%高了不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