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情况他也不知道,所里没人提,他也就没敢问。
现在刚好可以听听。
老警察抽了口烟,然后打开了话匣子。
十年前,也就是一九八七年,沙草镇隔壁的黄牛乡出了一宗人命案,而且还是一宗到现在都没侦破的悬案。
一个只有十八岁,成绩非常优异的高三学生莫名失踪了,家人到处找都找不到,最后尸体在自家废弃的牛棚里被发现,后脑勺有被击打过的痕迹。
案子很快就到了县局的刑侦大队手里,正式立案。
由于案发地点在黄牛乡下辖的农村,因此没有目击者。
案发时间段,男生的父亲就在几百米开外的田里干活。
母亲则是带着小女儿回了娘家。
由于当年条件太落后,报警都是由一个村民骑着自行车去报的,等乡派出所的民警赶到现场时,周围已经围满了村民,男生的父亲正抱着尸体嚎啕痛哭。
周奕听到这里就知道情况很糟糕,因为这就意味着,现场完全被破坏了。
在技术条件落后的年代,脚印和指纹是为案件侦破提供关键方向的现场证据。
在没有目击者,也没有有效现场证据,以及老警察说也没有发现凶器的情况下,这案子以当年的技术条件,被侦破的可能性确实极小。
所以当地县局只能对男生和其家庭的社会关系展开调查。
老警察说这事当年闹得沸沸扬扬,十里八乡都传遍了。
同学、老师、村民,基本上查了个遍,尤其是同村人的嫌疑最大,连七八年前跟男孩父母发生过几句口角的人,都被当成了重点怀疑对象来反复盘问。
但结果却是一无所获,案子查来查去,一点头绪都没有。
因为死活找不到犯罪动机。
年代局限、信息闭塞、落后农村,种种条件迭加之后,这案子是必然会被束之高阁。
周奕印象中,早年间很多积案就是这么来的。
在目击者、现场遗留证据和凶器这些外部条件不足的情况下,那就只能从社会关系和犯罪动机这种内部条件上入手了。
但如果内部条件查着查着也断了,那就没办法了。
当然这跟办案人员的能力也有关。
但这点周奕无法评判。
“没了?”赵亮问道。
老警察点点头:“嗯呐。”
“这案子听着感觉也不咋复杂啊。”
老警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