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只因唐皇一纸诏书,便抛夫弃国,拂逆万民,试问,如此无情无义、不忠不仁之人,即便回到大唐,受那国后夫人之位,又岂能心安?岂能服众?唐皇陛下仁德布于四海,难道愿意迎回一个背负着骂名、令两国百姓皆心生芥蒂的‘国后夫人’吗?”
这一番话,逻辑清晰,情理交融,既点明了强行带人走的恶果,又从道德和实际利益层面,质疑了唐朝此举的妥当性。直接将“抗旨”的焦点,转移到了“是否有利于邦交”和“是否合乎道义”的层面上来。
李正使和张副使一时语塞。他们准备好的种种威逼利诱的说辞,在毛草灵这番立足于“民心”与“道义”的反问面前,竟有些难以施展。他们没想到,这位出身青楼的皇后,竟有如此犀利的口才和清晰的头脑。
“娘娘巧言令色!”张副使有些恼羞成怒,“邦交大事,岂是区区民意所能左右?我大唐天威浩荡,旨意既出,断无收回之理!若乞儿国执意不从,便是不臣!不臣之国,当有何下场,陛下与娘娘应当清楚!”
这便是赤裸裸的武力威胁了。
皇帝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极反笑:“好一个‘不臣之国’!张大人是在威胁朕吗?我乞儿国虽小,却非任人拿捏之辈!朕的将士,朕的百姓,绝非贪生怕死之徒!若要战,那便战!朕倒要看看,大唐的铁骑,是否真能踏平我乞儿国每一寸山河,杀尽每一个高呼‘皇后留下’的子民!”
皇帝的气势陡然爆发,属于帝王的威严与决绝充斥整个大殿,竟让两位唐使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脸色发白。
毛草灵适时地再次开口,语气缓和,却带着一种以退为进的坚韧:“陛下息怒,两位大人也请稍安勿躁。本宫并非不愿顾及大唐与故土之情,只是去留之事,关乎本宫一生,亦如方才所言,关乎两国万千生灵,实难仓促决定。恳请两位大人,能体谅本宫为难之处,宽限些时日,容本宫……仔细思量,也与陛下妥善商议,寻求一个既能全两国之好,亦能不负乞儿国百姓期望的两全之策。”
她站起身,对着两位使臣微微欠身:“还请两位大人,将此番情由,如实禀报唐皇陛下。若唐皇陛下圣心烛照,能体恤下情,则是我毛草灵之幸,亦是两国百姓之福。”
这一番软硬兼施,先是皇帝展现不惜一战的强硬态度,接着毛草灵放低姿态,给出缓冲余地,并将皮球踢回给唐皇,说他是否“圣心烛照”、“体恤下情”。若唐皇依旧强行逼迫,那便是他不仁不义,不体恤民情了。
李正使和张副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