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后夫人?位同副后!大唐这是下了血本啊!”
“皇后娘娘于我乞儿国有大功,岂能轻易放归?”
“可那是天朝上国的册封,若断然拒绝,岂非有损两国邦交?恐招致兵祸啊!”
毛草灵坐在帘后,能清晰地感受到那些投射而来的目光,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有担忧,有不舍,有审视,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期待,期待她这个“异族人”离开,好让某些势力重新洗牌。
这时,丞相萧元朗出列,声音洪亮,打破了殿内的嘈杂:“陛下,老臣以为,此事断不可行!”
他转向珠帘方向,深深一揖:“皇后娘娘自入我乞儿国以来,贤德淑良,辅佐陛下,教化万民。推广新农具,使我乞儿国粮仓充盈;设立商市,引来四方客商,国库丰盈;更于数次天灾人祸中,献策献力,活人无数!娘娘之功,堪比开国贤后!娘娘之心,早已与我乞儿国血脉相连!岂能因唐皇一纸诏书,便弃我乞儿国万千臣民于不顾?若娘娘离去,恐寒了天下人之心!”
萧元朗是乞儿国老臣,德高望重,一番话掷地有声,立刻引来了众多大臣的附和。
“丞相所言极是!皇后娘娘不能走!”
“我等恳请娘娘留下!”
然而,也有不同的声音响起。
一位掌管邦交礼仪的官员出列,面带忧色:“丞相大人拳拳之心,下官感同身受。然,大唐乃天朝上国,国力强盛,远非我乞儿国可比。若断然拒绝,惹怒唐皇,兴兵来犯,届时烽烟四起,生灵涂炭,岂非因小失大?且皇后娘娘本是唐女,思归故土,亦是人之常情……”
“荒谬!”一位武将忍不住喝道,“我乞儿国将士莫非是纸糊的?十年生聚,兵强马壮,何惧一战?!皇后娘娘早已是我乞儿国之母,何来唐女之说!”
“就是!娘娘若思故土,大可省亲,何必一去不回?”
朝堂之上,顿时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派。一派以萧元朗和武将为首,坚决主张留下毛草灵,不惜一战;另一派则以部分文官和负责邦交的官员为主,担忧触怒大唐,引来祸事,主张应以邦交为重。
双方引经据典,争执不下,气氛越来越激烈。
毛草灵坐在帘后,听着那些为了她去留而激烈辩论的声音,心中五味杂陈。她看到耶律洪基端坐龙椅,面色沉凝,并未立刻制止双方的争论,只是偶尔将目光投向珠帘,带着询问与安抚。
她知道,他在等。等她的态度,也等一个更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