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这辆可能驶向战争的马车。
吏部侍郎赵元启的府邸,深夜,书房内灯火幽暗。
赵元启年约五旬,面容清瘦,三缕长须,看似儒雅,眼神却透着精于算计的油滑。他慢条斯理地品着茶,听着对面坐着的一位身着戎装的将领——镇西将军李悍的抱怨。
“赵大人,陛下此举是否太过冲动?”李悍声音粗豪,带着不满,“为了一个女子,竟要与大唐刀兵相向?我乞儿国虽经十年发展,但底蕴岂能与雄踞中原的大唐相比?一旦开战,边境首当其冲,我等多年经营恐怕……”
李悍镇守西境,与大唐接壤,若真爆发冲突,他的地盘便是前线,自然忧心忡忡。
赵元启放下茶杯,淡淡道:“李将军所言,亦是老夫所虑。陛下对凤主情深义重,我等臣子本不该妄议。然,为一己之情愫,而置国家安危于不顾,实非明君所为啊。”他话锋一转,“况且,凤主毕竟出身唐人,其心……当真全然在我乞儿国否?如今大唐来召,她内心究竟作何想法,谁又能知?”
这话语中的暗示,极其恶毒。
坐在另一侧的一位文官,御史台中丞周廷,捻着胡须附和道:“赵大人所虑极是。下官听闻,凤主近日以‘静养’为名,深居简出,连日常政务都交由女官处理。这……是否是在为离去做准备?或者,是在等待唐廷的进一步条件?”
这三人,赵元启掌管官员铨选,门生故旧遍布朝野;李悍手握西境兵权,举足轻重;周廷负责监察,言官身份可风闻奏事。他们暗中勾结,形成一股不可小觑的势力。
“那我们该如何是好?”李悍急切问道。
赵元启眼中闪过一丝阴鸷:“眼下陛下正在气头上,且民心汹涌,我等不宜直接反对。但我们可以……顺势而为。”
“顺势而为?”
“不错。”赵元启压低声音,“首先,我们要让陛下和朝野都知道,与大唐开战的代价有多大。李将军,你在西境,可以‘如实’上报边境紧张情况,夸大唐军调动迹象,营造大战一触即发之态势。”
李悍会意点头。
“周大人,你则可在御史台中,联络同僚,以‘忧国忧民’为名,上疏陈说利害,劝谏陛下以国事为重,谨慎决策,甚至……可以暗示,若凤主自愿为两国和平计,选择返回大唐,亦是‘深明大义’之举。”
周廷眼中一亮:“下官明白。”
“而我们,”赵元启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则需静观其变,等待时机。若陛下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