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斧凿痕千叠,却疑神工落世间。”
“三尺地基起层霄,三月功成鬼神骄。
纵使滕王高阁在,怎及今楼接斗杓?”
有颂圣君之圣明者:
“琉璃映日放光华,疑是仙宫落凡家。
大明气象今朝见,万里河山披彩霞。”
“擎天巨柱立帝京,百丈高楼惊鸿影。
从此人间通霄汉,不负圣君励精名。”
有感慨……
......
不过今日的棋盘街,与往日相比,更添几分肃穆。
街道两旁肃立着全副武装的禁军士兵,盔明甲亮,杀气凛然。巡检司的差役们来回巡视,温言安抚着躁动的人群。
更让人心惊的是,两侧建筑的屋顶上,隐约可见锦衣卫的身影,一个个按刀而立,戒备森严。
大明自然也不缺少看热闹的人,这般阵仗,引得围观百姓议论纷纷:“这是哪位大人物要来?竟摆出这么大的排场。”
“你没看见锦衣卫都出动了,那肯定是皇爷要出宫了。”
“皇爷?不行,那我得去把我那乖孙带过来,让他沾沾皇爷的福气。”
辰时三刻,文武百官的马车开始陆续抵达,车马刚停稳,立即有专人上前引导,将马车有序地引至远处的停放区域。
内阁阁老李邦华从马车中缓步而出,自方从哲告老还乡后,他便成了内阁唯一的阁臣,虽说明眼人都知道内阁如今名存实亡,但他依然是文官之首。
眼前这栋奇迹般的高楼,他这一个月上下值时远远看过多次,却从未像今日这般,真切地立于其下。
直到此刻近距离仰望,他才真正感受到那种扑面而来的压迫感与震撼。
他下意识地抬头,阳光透过楼体的窗户反射出耀眼的光芒,刺得他眯起了眼——那些窗户竟不是纸糊或纱蒙,而是通体透明、光滑如镜的“琉璃”!
“徐尚书,你看这窗户……”李邦华拉住身旁的徐光启,声音带着难以置信,
“这般多的琉璃,竟能做到通体无杂色,陛下是从何处寻来的?这得多少银子啊?”
徐光启伸手敲了敲楼体墙面,冰凉坚硬的触感传来,他眉头紧锁,语气满是惊叹:
“这不是寻常琉璃,我曾听陛下提起过‘玻璃’,说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炼制出来,想来便是此物。”
“其实更令人惊叹的是这楼的高度——一百二十米,三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