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愿与万国互通有无,共臻大明盛世!”
“愿与陛下共臻大明盛世!”众人眼神中充斥着一丝炽热,同时弯腰喝道。
微微一顿,陈景明从案上取过一册文书:“本官与两位侍郎连日来查阅锦衣卫密档、户部旧牍,更得陛下特许,调阅内府珍藏的西洋诸国贸易记载。据多方印证,我大明近些年与东西二洋的贸易总额,恐不下万万两之巨。”
堂下顿时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这个数字显然超出了大多数人的想象,要知道大明每年的税收才多少,结果你海上贸易竟然这么赚钱。
“这意味着什么?”陈景明声音渐沉,“意味着在旧制之下,每年流失的关税何止千万!这些本该充实国库、惠及黎民的银两,却大多流入私囊,或为外夷所攫取。”
他走到堂中,目光扫过每一位官员:“故此,各司郎中、员外郎、主事,即日起,率队分赴天津、登州、松江、宁波、泉州、广州等十四处口岸,在这万里海疆之上,为我大明立下第一道关税屏障。”
“征税司即刻拟定税目细则,携带陛下亲批的税率章程,赶赴各港核定货物估值标准;市舶司负责登记商船、核发官凭,与当地水师对接,核验船身吨位与货物清单;
稽查司带同锦衣卫派驻的协查官、以及在当地组建稽查水师,专司打击走私,凡无官凭、偷漏税者,一律扣船查货,严惩不贷;涉外司需拟定外夷商船管理规制,明确商馆入驻、交易流程、违禁货物清单,不得让外夷钻了空子!”
“遵尚书令!”堂下众官员齐声应和,声音洪亮,神情振奋。
“另外!”陈景明微微,“《周礼》有云:‘司关掌国货之节,以联门市。’可见自古以来,关津要地皆为要地。如今陛下开海通商,各口岸必将商贾云集。若任由土地流于私门,则不过重蹈前朝覆辙,徒令豪强坐收渔利。”
征税司郎中王守谦若有所思地问道:“尚书大人的意思是.....”
“很简单,“陈景明目光炯炯,“我们要将这些港口土地统一规划、统一经营。码头前沿设货栈区,其后规划商街市集,再往后是客栈仓库。
“所有土地只租不售,按年收取地租。据本官估算,这十二个港口,若是经营的好,单是地租一项,岁入就不下百万两。“
市舶司郎中李振抚掌赞叹:“尚书大人高见!下官在泉州时亲眼所见,码头旁一间铺面年租就达百两。若将各口岸土地统一经营,确实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陈景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