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休整,意在巩固根本。但浙江周天受部正在集结,石镇吉的第一军必须守住仙霞关。这攻取福宁府,拿下分水关切断闽浙陆路联系的重任,八成要落在我们第四军肩上。”
他话锋一转,略带遗憾,“只可惜,欲取福州,必先下延平府府城南平,而后才能顺闽江而下。”
“那是水师的用武之地,怕是又要让何名标的第三军抢了头功。”
他指着地图,上面每一条河,每一座山都清晰可见。
对于将来如何拿下整座福建,已经是跃跃欲试。
林彩新却是若有所思:“军帅,咱们第四军也不能只靠两条腿走路。福建水网密布,将来图谋沿海,没有水师可不行。”
傅忠信眼中精光一闪:“老林,你与各地天地会、江湖朋友熟络,他们中不乏精通水性、熟悉航道之人。”
“能不能设法筹措一些船只,暗中操练一支属于咱们第四军的水上力量?哪怕起初规模小些,也是一步活棋。”
林彩新也觉得有理,点点头:“南方天地会兄弟多在水上讨生活,而且组织范围很广,我试着联络下,应该能有所成。”
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中旬,福建建宁府城。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尽,府城几条主要的街道上,便响起了一阵清脆而带着几分生疏、却又充满活力的童声:
“卖报啦!卖报啦!”
“《光复新报》,一个铜板一份!”
“新官府的告示,招工、招兵、招吏,军属优待,赋税减免……全都登在上面啦!”
“想知道光复军有啥新章程,赶紧买一份《光复新报》瞧瞧嘞!”
这新鲜的叫卖声,瞬间吸引了早起营生、匆匆赶路的市民们的注意。
人们纷纷驻足侧目,只见一些半大的孩子,身上穿着虽旧却浆洗得干净整齐的短褂,胸前斜挎着一个粗布缝制的兜袋,里面塞着一迭迭崭新的纸张,正沿街叫卖。
这些孩子,眼神明亮,脸上带着一种与以往乞食时截然不同的、带着些许自豪的神情。
他们大多是曾锦谦从建安、瓯宁两县收容的乞儿,其中不乏从战乱频仍的江西、浙江流亡而来的孤儿,更多的则是福建本地失去依靠的苦命孩子。
曾锦谦严格遵循秦远“以工代赈、授人以渔”的指示,不仅给他们提供食宿,更教他们识字断文,如今这卖报的差事,既给了他们一条活路,也是一份实实在在的“公干”。
“嘿!小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