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命令全军剪成现代短发,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观念根深蒂固的当下,无疑会引发巨大阻力,操之过急恐生变乱。
但继续披头散发,又显得过于草莽,缺乏新气象。
深思熟虑后,秦远决定采取一个渐进且更具文化认同感的方案:
下令光复军全军将士,一律恢复束发。
将头发在头顶束起,以布巾或简单发簪固定,既整洁利落,便于作战劳作,又符合华夏传统,意在唤醒一种区别于满清剃发易服政策的民族意识。
这是一项看似微小,却意义深远的改变,是塑造军队认同感和纪律性的开端。
进入临时设立的“光复军统帅府”,秦远立刻召集了核心幕僚和刚刚任命的各司主事。
浦城几日,他也没闲着,凭借远超时代的知识和石达开本身的理政经验,他草拟出了数份关乎未来发展的纲要。
首要便是医疗卫生。
战时伤亡惨重,疫病流行更是军队非战斗减员的主因。
他结合记忆中的《赤脚医生手册》和太平军中原有的女营传统,下令组建“光复军卫生营”。
招募军中女眷及愿意从军的女子,由略通医术者进行集中培训,学习战场急救、创伤处理、常见疾病防治及基本的卫生防疫知识。
这些“女医护兵”平日里在卫生营学习,战时分配到各营,负责伤兵救治和营地卫生管理。
这不仅能有效降低伤亡率,也能部分解决随军家属的安置问题,稳定军心。
其次,是军事制度的现代化改革。
秦远深知,眼下这支光复军,虽经战火锤炼,但本质上仍是一支带有浓厚旧式农民起义军色彩的武装,组织松散、战术落后、思想陈旧。
他计划以正在组建的“教导团”为试验田和孵化器。
从各军抽调五百名年轻、识字、头脑灵活的骨干,由他亲自参与制定训练大纲,灌输新的战术思想、纪律条令和组织原则。
他要打造的,是一支懂得为何而战、有理想、有纪律、掌握近代战术的新式军队的雏形。
这些种子,未来将作为骨干撒向全军,逐步改造这支脱胎于旧式农民军的队伍。
然而无论是整训军队、维持卫生,还是供养这十几万军民,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最基础的支撑——钱粮。
如何从地方上收税,从古至今,都是摆在统治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求下月票,希望月底能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