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做“专业降维打击”。
冯论几乎是在听完王功泉和武卫国介绍完平台初步构想和川航协议的瞬间,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几个关键瓶颈和优化方向。
他提出的不再是简单的“整合货源”,而是立刻构想出一个分级供应商体系、标准化质检流程、以及一套基于未来交易数据的供应链金融初步模型!
“我们不能只做一个中介。我们要制定标准,掌控渠道,最终要做的是品牌和信用。”
冯论语气平和,却清晰地给眼下,指明了最为清楚的方向。
林国富作为玩家,此刻刚刚从苏联回来不久,心中已经积攒了万丈的雄心壮志。
而且对于品牌的执念,他比任何人都要深。
当即同意了冯论的决断,并且表示他在莆田的产业链将会全力配合。
王启复则立刻开始盘算如何利用他们过去积累的人脉,快速打通东南沿海几个轻工业重镇的政府关系,争取免税、补贴等政策支持。
并提出了一个激进的“百家厂盟”计划,目标在春节前就先签下至少一百家优质供应商的意向协议。
这当然有些过于夸张,但是却很合武卫国的胃口。
而易笑迪,则默默地拿出本子,开始规划起平台的组织架构、财务模型和初期预算方案。
其细致和专业的程度,让武卫国这个外行看得眼花缭乱。
心中只剩一个念头:“远哥说得对……专业的事,真得交给专业的人来干!”
瞬间,因为冯论三人的加入,以及莆田鞋业的带头作用,整个平台的推进速度简直是一日千里。
冯论负责整体战略和对外高层协调。
王启复带着武卫国和林国富,凭借其强大的闯劲和江湖气,开始横扫福建、浙江的工厂。
易笑迪则和王功泉一起,稳坐中军帐,负责搭建平台的公司实体、财务体系和合同规范。
短短两三天,原本空白的供应商名录上就多了几十个意向签约的名字,平台的框架被迅速搭建起来。
武卫国对秦远的佩服又加深了一层。
远哥不仅在苏联和汽车布局上神机妙算,连远在琼州的人才,都能被王功泉一封信召唤过来,而且个个都是能独当一面的猛人!
就在平台建设如火如荼之时,一天晚上,林国富接了一个电话后,神色古怪地走了进来。
“刚得到消息,福州、厦门那边好几家报社、电视台的财经记者,被他们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