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后知后觉。
只考虑了样式,品质,却连最基础的市场调研都没做扎实!
他竟然忽略了气候和穿着习惯,这天差地别的关键一环!
“我太急躁了,就想着可以打出品牌,通过远东贸易的渠道,让我们莆田的鞋子走出去,竟然忽略了这一点。”
林国富摇头懊恼。
林书瑶也一下子沮丧了起来。
“谢谢您,徐先生。”
林国富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心情,真诚地向徐振邦道谢,“如果不是您提醒,我们这冒冒失失地去见秦总,怕是真要闹出大笑话了。”
他收起鞋盒,拉了一下妹妹:“书瑶,我们走吧。”
“啊?这就走啦?”林书瑶显然还有些不甘心。
“等等。”
徐振邦看见两人这样子,忍不住道:“其实也不是没有挽救的空间。”
“苏联那边需要的是各种保暖、防水、耐用的靴子,难道你们就做不了吗?”
“你们完全可以根据苏联市场的需求,转头去设计、生产针对性的各种冬季靴、工装靴、雪地靴!”
“凭借着你们莆田成熟的制鞋产业链、强大的仿制和改良能力,我不信你们设计不出、生产不出符合他们需求的鞋靴!”
“我去过苏联,那边对于这类功能性鞋靴的需求量非常大,尤其是在漫长的冬季,市场空间广阔得很!”
徐振邦的话,如同拨云见日,瞬间驱散了林国富心中的迷茫和沮丧!
是啊!为什么非要执着于自己现有的产品?
为什么不能根据市场,做出相匹配的鞋子。
“对!我们可以做,绝对可以。”林国富的眼睛重新亮了起来,激动地抓住徐振邦的手用力握了握。
“徐先生,太感谢您了!刚才是我钻牛角尖了!”
他思路瞬间清晰:“不过,我现在还是不见秦总了,我打算先去一趟苏联,实地调研一趟。”
“下次,我绝对不会犯这种错误。”
说完,他拉着妹妹,毫不犹豫地转身,迅速离开了排队的人群,消失在人流中。
徐振邦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摇摇头。
不知道为什么,他感觉这个林国富总给他一种很熟悉的感觉。
不是说见过。
而是气质。
在去苏联的K3国际列车上,在莫斯科契科夫旅馆,在他遇到过的不少人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