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啧啧,太诱人了。
其实王菲也有点危险,毕竟她已经13岁了。
所以魏明让化妆师和两个小女孩同吃同住,葛忧爷俩看着吴惊,喜子就跟自己一起住了。
他们三个新来的小朋友也得进村跟吴惊一起体验体验生活,另外魏明还请了老师帮他们几个补文化课,别以为进了剧组就不用上学,现在都九月了,早就开学了。
接着魏明召集了自己的黄金团队继续做开机前的最后准备。
见到导演回来了,众人纷纷问:“导演,这次拿了什么奖啊?”
魏明答曰:“一个最佳处女作银狮奖,一个费比西影评人最佳影片,都是小奖,不值一提。”
几个学院派对国际奖项都有些了解,陈铠戈疑惑:“这不是给主竞赛单元的吗?而且你这是短片啊。”
魏明:“说是破例了。”
陈铠戈:被他装到了,好恨啊!
冯晓钢忙道:“魏老师,你把奖杯拿出来给大家开开眼啊,也让我们跟着沾沾光。”
“对啊!”
“就是!”
大家纷纷附和,魏明压了压:“我没带着,让人直接带回京城了,过几天吧,过几天你们可以直接看照片。”
两天后,关于魏明作品《目击者》在威尼斯斩获两个奖项的报道开始陆续见诸报端,《文艺报》还有一张他手持银狮奖杯的靓照,那是枫哥帮他拍的。
这篇报道被广泛转载,被视作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标志性事件,极大提高了国民的文化自信。
中国电影入围国际电影节不是新鲜事了,但拿奖还是头一回,关键这个导演还跟作家魏明同名呢!
看标题时会有这样的误解,不过看完正文就会惊讶的发现,此魏明正是彼魏明!
一个作家,不仅写了那么多好听的歌,现在竟然还开始拍电影了,而且还拿了国际大奖!
魏明在读者和歌迷心中的形象更加伟岸了,他们视他为神。
于是无数魏明的崇拜者还有朋友涌入电影院问什么时候能看到《目击者》。
比如刘振云,他的实习工资没比学校的助学补贴高多少,他想写影评补贴家用了。
结果电影院告诉他,没有收到发行通知啊。
不过同样在打听这部电影的中戏学生姜闻倒是听说,这部获奖影片是部短片,不上院线,但是会在北电放映。
其实不仅电影学院,很多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