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走合资厂采购成本的确是太高了,令人难以接受。
既然这样——咱们自研不就得了!!”
话音一落。
全场瞠目结舌!
许易继续道:“这笔账很好算,如果咱们的下台高端家用SUV,年销量达到五万台,那么座椅研发的投入就能回本了,超出这个范围,只会血赚。”
其实。
放在当下的阶段,自研座椅确实非常不划算,比采购投入更大,高端车又卖不上量。
可如果换思路想,将来国产普遍十五万到二十万的车型,都搭载了座椅通风按摩。
那作为第一家国内量产供应自研通风按摩座椅的厂商,只要能把成本打下来,回报将是几十上百倍的增长。
“我觉得可行,咱们的星辰S7考虑到成本因素,就没搭载座椅通风组件,甚至没提供选装……
咱们如果拥有了自研的低成本座椅通风组件,成本打到三千元以下,到时候星辰S7进行改款,增加四千元的通风选配,相信也是有很多消费者愿意选择了,可以摊薄研发成本。”
俞年发表意见。
按照市场行情来看,二十万上下的车型都不提供座椅通风标配。
部分高配车型,才会提供通风选装服务。
用户需不需要“座椅通风”呢?
答案是不光需要,很多地区的用户还是刚需“座椅通风”!
线下用户反馈和星辰社区,已经有人在说这个问题了。
只是出于生产周期和成本考虑。
第一代的星辰S7,显然没办法给到“座椅通风”这个选项了。
而且。
星辰S7在其他方面“给得太多”,些许不满的声音也被压下去了。
拿特斯拉来说。
国产后整整上市五年,才提供了座椅通风选装。
也是出于“配置简化、极致产能化”和“控制成本”的生产逻辑。
……
“咱们要坚定全域自研路线!”
“哪怕前面有再大的困难,再高的成本,这些……在国产化,销量冲上五万、十万之后,都会变得低成本化。
低成本带来的高配置,高规格体验,才能让更多的用户选择新能源车,选择去买国产车。
哪怕是一个座椅,只要成本高了,那也得自研!!”
许易发表核心思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