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你的时候,你可别拒绝。”
李红兵闻言,也回应道:“如果没有其他事情的话,那一定。”
有没有事,还不是李红兵自己说了算,阎埠贵显然不懂“下次一定”的真正内涵。
看到阎埠贵露出了笑容,李红兵也跟着笑了笑。
很快。
收拾好了的陈雪茹从屋里出来,李红兵便和她一起离开了院子。
把陈雪茹送到了前门大街的丝绸店后,李红兵离开这里,并且找了个地方,挖了些接下来作钓鱼饵料的蚯蚓,然后来到了护城河那边。
这个时候,附近已经有了一些人气,大部分是上了年纪的市民,其中不乏一些退休干部,还有一些孩子。
好在这里的“钓位”充足,完全不用担心来晚了,抢不到钓鱼的位置。
不过相比较于后世,这年代的钓鱼装备都比较简单,甚至于简陋。
一支竹竿,或者一根木棍,一根铁丝或缝衣针做成的鱼钩,甚至是缝衣线或面粉袋口扯下来的编织线,外加几条天然饵料的蚯蚓,就足以消遣一天的垂钓时光。
当然了。
也有比较先进和精制的。
李红兵手上的鱼竿,虽然也是竹子制成的,但这种竹制的鱼竿,和周边大部分人用的竹竿,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这鱼竿是由一节一节组成的,还可以伸缩,和后世的插接杆有些类似。
不过这可不是李红兵参照后世竹竿,自己研究仿制出来的,而是这年代本身就有的。
制作这种老式鱼竿,需要传统的工艺,而且所用的竹子也得精挑细选,最后经过阴干、火烤校直、通节、打磨、上漆等多道工序,才能制成这样一根能拆能组的杆子,虽然和后世精美的碳素杆没法比,但复杂程度和工艺水平并不低。
这样的鱼竿,自然不便宜,不过胜在便携,也耐用,顺理成章的成了李红兵的首选。
李红兵放好自带的折迭小木凳,捣鼓了一阵,直接放饵抛钩,正准备趁着等人的功夫,先来上一杆开门红。
结果还没等鱼上钩,便有个穿着中山装的老者,来到附近,目光搜寻了一下,迅速锁定了李红兵的身影。
紧接着。
那名老者径直走了过来,伸手指了指李红兵,看似一脸严肃的“批评”道:“好啊,你这个小同志,约好了一起钓鱼,结果你还没等我这个老同志到场,就自己先钓上了。”
“徐大爷,我早到了些时间,一时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