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动明州的经济增长,解决眼下的产业转型问题。”
“它的深层意义,在于顺应国家‘十五五’乃至更长远的规划导向。”
“我们试验区要探索的,就是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激发全社会的创新活力,让高新科技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最终的目的,不仅仅是让明州富起来,更是要寻找一种可持续的、高质量的发展模式,为更广大地区的转型升级提供借鉴,甚至……为人类应对共同的发展挑战,贡献‘明州智慧’!”
这番话,格局宏大,立意高远。
陈匣听得心潮澎湃,同时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他之前更多地是从明州自身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而郑书记则站在了国家战略和人类福祉的层面。
这种高层的视野和格局,让他深受震撼和启发。
“郑书记,您的指示太深刻了!我一定深刻领会,把试验区的各项工作,都放到这个大局中去谋划和推进!”
郑仪收回目光,重新落在陈匣脸上,语气变得具体而务实:
“具体工作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困难。”
“你要多思考,多调研,也要善于借助各方面的力量。”
他看似随意地补充了一句:
“遇到拿不准的事情,或者需要协调的重要事项,除了直接向我汇报,也可以多和希言同志沟通沟通。他刚过来,对情况还在熟悉,但看问题的角度有时候会比较独特。”
陈匣心中一动。
郑书记这句话,看似平常,实则意味深长。
让他“多和赵希言沟通”,这无疑是在明确赵希言作为市委书记秘书的新定位。
他不再仅仅是处理日常事务、安排日程的“服务员”,而是开始承担起“书记意识延伸”的角色,是郑仪在具体事务上的重要“参谋”和“沟通桥梁”。
这意味着,秘书这个职位,在郑仪心中的分量,比外界想象的要重得多。
他的意见和判断,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郑仪的看法和决策。
陈匣立刻领会了这层深意,郑重表态:
“是,郑书记!我一定会多向赵主任请教,加强沟通!”
“嗯。”
郑仪点了点头,结束了这次谈话。
“回去抓紧把考察成果消化吸收,尽快拿出试验区下一步的具体实施方案。”
“是!郑书记,我马上着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