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记忆;
要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提升治理效能。
最后,他再次强调了班子团结的重要性。
“大勇同志经验丰富,周扬同志年轻有为,你们要相互支持,相互补台,形成合力,共同把清江的事情办好。”
这话,既是对钱大勇和周扬的要求,也是对所有清江区干部的告诫。
调研结束,郑仪的车队离开清江区。
钱大勇和周扬站在区政府门口,一直目送车队消失在视野尽头。
钱大勇脸上的笑容慢慢收敛,他转过身,看了一眼身旁依旧有些兴奋和紧张的周扬,心中滋味复杂。
他今年五十七岁了,在清江区当了六年区委书记,后来又因为区长病休,书记区长一肩挑,可谓到达了权力的顶峰。
他心里很清楚,自己这个年纪,这个位置,基本上已经到头了,再往上走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对于郑书记派周扬来接任区长,他最初是有些失落的,但也很快就想通了,甚至有些释然。
这意味着,市委可能很快会考虑他的去处,或许是调到市人大或政协某个专委会,安排个闲职,平稳过渡到退休。
这对他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毕竟,书记区长一肩挑,权力是大,但责任和压力也巨大,这两年他确实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周扬的到来,正好可以帮他分担压力。
而且,周扬是郑书记的“自己人”,跟他搞好关系,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他绝没有任何想要架空或者为难周扬的想法。
那是找死。
他现在想的,是如何平稳地完成交接,如何尽可能地支持周扬熟悉工作,如何在自己退下来之前,站好最后一班岗,给市委和郑书记留下一个好印象。
“周区长,郑书记对我们清江的工作很关心,期望也很高啊。”
钱大勇转过头,对周扬说道,语气变得正式而客气。
“是啊,钱书记,我感觉责任重大。”
周扬连忙回应。
“别担心,慢慢来。”
钱大勇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
“区里的情况,我比较熟。有什么不清楚的,或者需要协调的,随时可以找我。我们班子很团结,大家都会支持你工作的。”
这番话,既是表态,也是安抚。
周扬心中稍定,诚恳地说:
“谢谢钱书记!我一定虚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