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京城。
黑色的红旗轿车平稳地驶过海淀区,最终拐进了一条绿树掩映、戒备森严的道路。
路旁没有显眼的标识,只有一块朴素的牌子,上面写着几个庄重的宋体字——华夏中央党校。
车子在校门口缓缓停下,经过严格的证件核验后,才被放行入内。
郑仪坐在后座,目光沉静地望向窗外。
当车轮碾过那道无形的门槛,驶入这片占地千亩的校园时,一种混合着庄严与使命感的氛围,瞬间将他包裹。
这里,就是华夏党培养高级领导干部的最高学府,被外界称为“共和国高级干部的摇篮”。
校园极其开阔,与外面的车水马龙、都市喧嚣判若两个世界。
笔直宽阔的林荫道两旁,是历经岁月洗礼、高大挺拔的白杨和苍松翠柏,即便在冬日也未完全凋零,依旧保持着一种沉稳的绿意,如同忠诚的卫士,默默守护着这片思想的圣地。
错落有致的教学楼、图书馆、学员楼,多是苏式或现代中式建筑,风格庄重、大气,外墙颜色多为沉稳的灰色或棕色,没有过多的装饰,却自有一种不怒自威的气度。
路上行人不多,偶尔能看到三三两两的学员,大多步履沉稳,神色专注,低声交谈着。
他们年龄多在四五十岁,穿着朴素。
无需介绍,郑仪也能感觉到,这些人,无不是来自全国各地、主政一方或执掌关键部门的精英人物。
即便是郑仪这样早已见惯大场面、执掌一座重要地级市的市委书记,此刻身处此地,心中也不由自主地升起一股敬畏之情,以及一种……即将融入这股洪流的豪情。
他,郑仪,此刻也成为了这“摇篮”中的一员。
车子在学员报到处停下。
流程高效而严谨。
核对身份,领取学员证、饭卡、课程表、学习资料……一切都是标准化操作,工作人员态度礼貌而专业,没有多余的寒暄。
郑仪被安排住在学员楼的一个标准间。
房间陈设简单,但干净整洁,书桌、台灯、衣柜、独立卫浴一应俱全。
窗外正对着一个静谧的小花园,几株腊梅还在顽强地吐露着最后的芬芳。
他放下简单的行李,没有多做停留,便拿着刚领到的校园地图和课程表,走出了房间。
他需要熟悉一下环境,尤其是那个传说中的地方——学校的“实事求是”大礼堂,以及被誉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