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引向更宏观的层面。
“推及到全市,郑书记,我认为情况可能也有相似之处。”
“明州这几年在您的带领下,发展势头很好,‘新明州建设’打开了局面。这是大势,是机遇。”
“但要把这个势头保持下去,把机遇转化为持久的发展优势,同样绕不开‘人’这个核心要素。”
“我们需要一批什么样的干部?”
刘航自问自答,语气变得有力。
“不是只会唯唯诺诺、上传下达的干部,也不是只会盯着Gdp、搞短期行为的干部。”
“我们需要的是真正有信仰、有担当、有本事、有作为的干部!”
“是能够深刻理解‘新明州建设’内涵,并创造性地落实到具体工作中的干部!”
“是能够直面矛盾、敢于改革、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干部!”
“是清正廉洁、作风过硬,能让群众信任、让组织放心的干部!”
他的声音在安静的办公室里回荡,带着一种理想主义的光彩,却又无比现实。
“归根结底。”
刘航的目光变得无比郑重,甚至带着一丝恳切。
“这需要靠市委,特别是郑书记您,坚定不移地推进干部队伍建设的系统性重塑!要下决心整治顽瘴痼疾,优化政治生态,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
“只有这样,‘新明州建设’才有最坚实的人才支撑,明州的未来才有根本保证!”
说到这里,刘航停了下来。
他微微低下头,语气恢复了之前的谦逊。
“郑书记,我说这些,可能有些冒昧,也有些片面。但这确实是我个人的一点浅见,也是我工作中深感困惑、亟需破解的问题。”
“我非常渴望能得到郑书记您的指点。”
办公室里再次陷入寂静。
刘航的这番话,信息量巨大,态度极其坦诚,意图也十分明显。
他精准地判断出郑仪此行的深层目的——考察人事,整饬吏治。
他不仅没有回避,反而主动迎了上去,以自我批评开场,以对全市干部队伍建设的建言收尾。
他承认了自己在“带队伍”方面的不足,实际上是在向郑仪表态:
我意识到了问题,但我需要您的指导和帮助,我愿意按照您的思路来调整和改进。
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投诚”或者说“归附”的姿态。
他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