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紧张了几分。
“我们看问题,既要看成绩,也要看不足;既要看眼前,也要看长远。”
郑仪的语气变得深沉起来。
“临川的发展,固然可喜,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面临的挑战依然严峻,工作中还存在不少短板和弱项。”
“比如,我们的产业结构还不够优化,抗风险能力不强;我们的城乡发展还不够平衡,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还有很大差距……”
郑仪没有提任何具体的人和事,只是从宏观层面指出了几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特别是,随着发展的深入推进,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可能会更加凸显。”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自满情绪,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问题导向,勇于攻坚克难。”
他的目光再次扫过全场,最后落在了刘航身上。
“刘航同志,临川的班子,要继续发扬成绩,同时也要正视问题,补短板、强弱项。”
“要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民生的改善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要把‘新明州建设’的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临川工作的方方面面,努力开创临川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
郑仪的讲话,既有肯定,也有鞭策;既有宏观指导,也有具体期望。
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
既给了刘航和临川班子面子,也传递了压力和要求。
“请郑书记放心!我们一定认真学习领会您的指示精神,查找不足,改进工作,绝不辜负市委和您的信任!”
刘航立刻表态,语气坚定。
其他与会干部也纷纷附和。
郑仪点了点头。
“好,我相信临川的同志们。”
公开的汇报和座谈环节就此结束。
按照行程,接下来是实地考察几个重点项目。
但在考察开始前,郑仪对刘航说:
“刘航同志,去现场之前,我们单独聊几句。”
刘航的心,一瞬间就紧了起来。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他知道,刚才会议室里那些冠冕堂皇的话,只是场面上的。
真正的考验,现在才开始。
他连忙应道:
“好的,郑书记,请到我的办公室。”
两人一前一后,走进了刘航那间宽敞却略显老派的县委书记办公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