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不过弯来。
不仅没挨批,反而……被肯定了?
陈主任还要亲自接手?
“陈主任,这……”
“按我说的做。”
陈默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但眼神却缓和了些。
“记住,干我们这行,脸皮要厚,心要细,骨头要硬。挨几句骂算什么?能把事情查个水落石出,还老百姓一个公道,才是真本事。”
他又扫了一眼办公室里其他若有所思的同事,声音提高了一些:
“大家都一样!调研过程中,遇到阻力,听到怪话,甚至被人指着鼻子骂,都不要慌,不要怕!第一时间记录下来,上报!”
“有时候,最刺耳的声音,往往离真相最近!”
说完,他拿起刚才放下的文件,转身走向自己的独立隔间,步伐沉稳有力。
办公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后响起一阵低低的、松口气的议论声。
陈默独自坐在隔间里,桌上摊开着马博刚刚送来的、还带着打印机余温的几页纸。
赵希同,男,38岁,明州师范学院政法系毕业,现任明州市沧澜县第七中学政治教师。
配偶李娟,县医院护士。
有一子,就读县一小。
父母仍居北河村,务农。
妹妹赵卫红,原沧澜县纺织厂职工,后下岗,现无固定职业……
资料很简略,但勾勒出的画像却异常清晰。
一个理想受挫、困守县城、背负着家庭重担、对现状充满愤怒的中年知识分子。
赵希同在电话里那些激烈的言辞,与其说是针对马博,不如说是对整个体制、对过往所有不公的绝望控诉。
这种人,往往掌握着最真实的细节,但也最难沟通。
他们像受伤的刺猬,用愤怒包裹着内心的失望,对任何来自“上面”的人都抱有根深蒂固的怀疑。
常规的约谈、甚至以调研组的官方名义去接触,大概率只会再次激起他的逆反心理,碰一鼻子灰。
必须换个方式。
陈默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调研组成员、市审计局抽调来的干部吴军的座机。
“吴科长,手头忙吗?不忙的话,来我这一下。”
几分钟后,一个戴着黑框眼镜、身材微胖、看起来十分敦厚的中年男人轻轻推门进来。
“陈主任,您找我?”
“老吴,坐。”
陈默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