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湛跟着人流走下“富士丸”的舷梯,脚刚踩上神户码头的青石板,就刻意放慢脚步。
身后从北平来的学生正回头冲他挥手,想邀他同行去大阪,陈湛只微微颔首,笑道:“不了,萍水相逢,我还要做生意。”
两人在船上认识,青年是从北平来的,去往大阪留学,也是爱国学生,一路上两人聊了很多救国救民的策略。
主要是陈湛在听他说,虽然很多话比较幼稚,但陈湛听得津津有味,并不觉得烦扰。
总归这个时代,有这份心的青年还是越多越好,方法和理论都可以提升,实践出真知,但救国之心是自小生成,骨子里的东西。
这个时代也很神奇,青年家里是北平有名的富商,祖上是大地主,剥削百姓,霸占良田,但偏偏能生出这种青少年。
历史车轮滚滚,陈湛如果站在旁观者角度看,这种情况并不少。
亡国灭种之际,英雄辈出之时。
青年见陈湛拒绝,有些失望,本以为与陈湛在船上相谈甚欢,是志同道合之辈,没想到陈湛只是为了“做生意”才来日本。
失望之余,摇摇头,再看陈湛已经不见了人影。
陈湛转身便拐进了旁边一条窄巷,海风吹过“大东亚共荣”海报,陈湛眼底没半分温度。
这个年代的日本,战争在即,将军国主义宣传做到极致了。
港口到处贴着海报和横幅,都在宣扬‘东亚共荣’‘收回失地’说东北本就是日本旧地,处处透露目的。
海报横幅当中丝毫不提侵略,而是让日本再次繁荣,使东亚团结一心。
巷外的神户街面,是新旧杂糅的模样。
西式砖石洋房立在街左,尖顶窗棂挂着“三菱商事”“三井物产”的木牌,门口的日本职员穿着笔挺西装,皮鞋擦得锃亮。
街右却是连片的日式和屋,木格窗纸后透出暖黄灯光,穿和服的妇人端着木盆匆匆走过,木屐踏在石板上“嗒嗒”响。
景象和谐,陈湛也不得不承认,如今日本,即便神户这种港口小城市,也比华夏繁华很多。
难怪会信心膨胀,蛇生吞虎心。
最扎眼的是电线杆上,贴满了印着旭日旗的海报,上面写着“满蒙是日本生命线”“为天皇陛下尽忠”,报童挎着帆布包穿梭在人群里,嘶哑着嗓子喊:“《朝日新闻》号外!关东军在满洲演习大捷!”
几个穿学生制服的少年围上去抢报纸,手里挥舞着小太阳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