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成都的回复。
他们希望能尽快得到官方承认,以便明正言顺的统治云南,号令各部土司兵马。
然而,使者几次上门求见,都碰了个不大不小的软钉子。
李自成只是一个劲儿的推脱,事关重大,不是他能轻易决断的,必须等王上旨意。
眼下成都方面尚未回信,他不敢轻举妄动。
这番说辞合情合理,让沙定洲的使者虽心急如焚,却也无可奈何。
而与此同时,在江瀚的授意下,曲靖的临时知府何鸿则“私下”出面,多次宴请沙定洲使者。
席间,何鸿多次向使者提出建议:
“贵使可知,有句老话说得好,名不正则言不顺。”
“如今沐天波尚在楚雄,以他黔国公的名义,仍然能号令部分土司和明军残部。”
“只要他活着,对于贵部而言,便是如鲠在喉,总有人会借机生事。”
“据我所知,成都的顾虑也正在于此,一山岂能容二虎?”
“只要拿下了沐天波,镇守云南才能更加名正言顺。”
那使者闻言恍然大悟,于是立刻派人向沙定洲回报此事,点明其中要害。
其实也不用他来提醒,沙定洲自己也十分清楚,只要黔国公还活着就是一个威胁。
他此时正派遣大军围攻楚雄,试图将沐天波及其残党一网打尽。
而沐天波退守楚雄后,也确实以黔国公的名义,向各地土司发出了平叛的檄文,要求他们率兵赶往楚雄。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大明如今在西南的军事存在已经微乎其微,其影响力更是低到了极点。
黔国公的名头虽然响亮,但值此危机关头,也没多少人愿意为了一个年轻的国公,去硬撼风头正盛、手段狠辣的沙定洲。
除了几家忠心耿耿的土司部落,响应檄文者寥寥无几。
沐天波缺兵少将,面对沙定洲大军的猛攻,只能凭借楚雄坚城苦苦支撑。
就在沙定洲以为自己胜券在握之际,一个意想不到的转机悄然出现。
当初护送沐天波突出重围、退至楚雄的石屏土司龙在田提出,如今各路土司各怀鬼胎,阴奉阳违。
仅凭这群乌合之众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击败兵锋正盛的沙定洲。
想要挽回败局,必须借助外力。
而眼下唯一有能力、也有意愿介入此事的,便是驻扎在曲靖的汉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