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随即话锋一转,追问道:
“对了,向贵州移民的工作,开始了吗?”
“新辟之地,要尽快填充起来,也能稍稍缓解缓解人地矛盾。”
赵胜将手里的小册子翻了几页,回应道:
“已经启动了。”
“第一批移民约三万人,主要由川南叙州、泸州等地募集,估计已经抵达了遵义府境内。”
“邵总兵答应派兵接应,并计划将他们安置到贵阳周边,重点是占据并开发水西一带的肥沃土地。”
“据邵总兵勘察,仅水西地区,大概还能容纳十万到十五万汉民。”
“而铜仁、毕节、安顺各地,粗略估计还能填充二十万到三十万左右的汉民。”
“不过此事也急不得,移民安置、分配土地、提供粮种农具,都需要时间。”
“我估计,至少要两到三年,才能逐步将新辟之地给利用起来。”
说着,他话锋一转,提到了一些困难之处,
“只是……故土难离,有些四川百姓实在不愿意前往贵州,甚至连最近的播州宣慰司也不愿意去。”
“他们普遍认为那是蛮夷之地,所以宁肯守着自己的几亩碎田贫地,也不愿去贵州发展。”
“对此,官府也不好强行摊派,只能耐心劝导,并许以优惠政策,慢慢做思想工作。”
江瀚对此也很理解:
“贵州确是偏远了些,尤其是还有不少生番蛮夷,但明廷好歹也在贵州经营了两百多年,应该也不会太困难。”
“要是真的白手起家,从原始森林开始垦荒,那才叫难呢。”
“前些日子来的郑芝凤,你们应该都知道吧?”
“他郑家为了开发大员岛,那可是费了好大一番功夫,比咱们困难多了。”
“移民实边,化夷为汉,巩固疆土,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作,断不可因一时困难而荒废。”
“要是做好了,青史上必定能留下一笔。”
赵胜闻言,用力地点了点头。
显然青史留名这几个字,对他而言非常有吸引力。
江瀚也适时勉慰道:
“最近也是辛苦你了,这一大摊子事都要你来打理。”
“等日后人才越来越多,你也就能轻松了。”
赵胜对此倒是乐此不疲,他巴不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些呢,区区两省之地而已。
就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