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成身后的旧部们立刻心领神会,纷纷嚷嚷起来:
“就是!弟兄们转战七年,连家都被贼人给占去了。”
“如今好不容易宽裕点,必须把积欠的粮饷补上!”
“说得对!补齐欠饷!”
“弟兄们都快饿死了.”
营中的喧哗很快引起了所有士兵的注意,众人纷纷围拢过来,看着眼前这场突如其来的闹剧。
邓玘气得浑身发抖,指着王允成的鼻子怒骂道:
“放你的狗屁!”
“姓王的,你这厮胆大包天,私自拉走营中几百弟兄落草为寇,害得老子在其他同僚面前丢尽了脸面,头都抬不起来!”
“现在你还有脸回来要饷银?”
“休想!”
“我告诉你,今天一粒粮食、一文钱你也别想带走!”
邓玘此人,堪称被朝廷规训出来的典型武人:
作为士卒冲锋陷阵时,他敢打敢拼,勇猛无比,甚至凭军功一路升到了副总兵。
可一旦涉及到官场权术、人际斡旋时,他则显得手段匮乏,进退失据。
尤其是驾驭麾下的骄兵悍将,他甚至有些怯懦。
要是换成卢象升、孙传庭等人领兵,王允成如此嚣张跋扈、公然冲击军营,早就被当场拿下,就地正法了。
但邓玘却缺乏这份魄力和决断力。
又或者说,因为欠饷和离家的关系,邓玘对麾下川兵心存愧疚,不想痛下杀手。
而王允成正是摸透了邓玘性格软弱、遇事总想息事宁人的特点,所以才敢如此有恃无恐。
这已不是他第一次“逼宫”了。
早在崇祯五年,王允成就因为不满冬天行军困难,在途中鼓噪闹事,逼迫上官。
当时的邓玘为了安抚军心,避免事态扩大,竟然选择了妥协退让,只是口头训诫了事。
这种举措,极大地助长了王允成的嚣张气焰,使其愈发骄横,目无军纪。
最后甚至发展到了公然脱营,拉走队伍落草为寇的地步。
如今他敢回来,自然也是吃准了邓玘不敢把他怎么样。
王允成见邓玘态度坚决,立刻故技重施,在营中跳脚大喊,试图煽动围观的士兵:
“弟兄们都看看!”
“邓总兵有钱买粮买盐,却没钱给咱们这些老弟兄发饷。”
“他这是要把咱们往死里逼啊!咱们辛辛苦苦替他卖命,转战几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