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户,赏赐给八旗贵族为奴。
而范文程恰好就在这波被掳的降民之中,他被编入了镶红旗下,沦为了包衣奴才。
这一年,范文程二十一岁。
此后十余年,他在努尔哈赤的屠刀威胁下战战兢兢,受尽了歧视与凌辱。
不是每个人都是辛弃疾。
在绝望和苦难中,范文程将这一切的根源都归结到了大明的无能和无道上。
要不是朱元璋将他祖先发配,他范文程就不会生在辽东。
要不是朱厚熜削了他范家的官籍,他范文程也不会沦为平民,落入外族之手。
京城里姓朱的皇帝小儿,才是导致这一切的罪魁祸首!
抱着这样的想法,范文程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投靠后金,加入了后金军队。
好在他不仅脑子聪明,身子也非常壮硕。
清史中记载,范文程虽是儒生,但相貌堂堂体格魁梧,生的腰宽背厚,十分雄壮。
他投靠后金军队后,从基层做起,每每跟随军队出征,不仅冲锋陷阵,还能出谋划策,逐渐获得了一些信任。
但老野猪皮不死,他仍然只是一个奴隶罢了。
直到努尔哈赤死后,范文程的命运才终于迎来转机。
皇太极继承大汗之位,一改努尔哈赤对汉人的野蛮态度,开始大力发掘并且重用汉族人才。
天聪三年(崇祯二年),皇太极下令仿照汉族科举制度,在辽东开科取士,并亲自下旨,允许各族包衣参加,若考中即提拔重用。
范文程抓住了这个机会,脱颖而出。
皇太极得知其是名门之后,对他十分重视,立刻将他擢拔进入文馆,成为近臣。
短短时间,范文程就从奴隶跃升为后金核心决策圈的一员。
皇太极的知遇之恩,加上对明朝的仇恨,使得范文程更加死心塌地地为后金效力。
天聪五年(崇祯四年),皇太极兵发大凌河。
范文程自告奋勇,单骑闯入明军营地劝降,成功收编了孔有德、耿仲明等一批重要将领,并为后金带来了急需的西洋火炮技术和水师部队。
无论清朝史料中再怎么鼓吹皇太极雄才大略,在范文程出现并深受重用之前,皇太极的战略更多还是继承自努尔哈赤的掠夺性扩张。
后金针对大明的军事行动,也更像是草原部落为生存而进行的周期性“狩猎”,缺乏问鼎天下的清晰蓝图和政治架构。
正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