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诸公心系国事,老奴感佩。”
“既然国库一时周转艰难,何不号召在京百官,捐出数月俸禄?”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用这捐来的俸银购买战马,以充军需,岂不是臣子为君父分忧的忠义之举?”
高起潜的奏疏一出,整个京师朝堂瞬间安静了下来,生怕皇帝把算盘打到自己头上。
就在这百马齐喑的时候,首辅温体仁却立刻捕捉到了其中的政治妙用,率先站出来力挺此议。
“为国分忧,正是臣子本分!”
“臣温体仁,愿首捐俸禄三月,以为天下表率!”
“恳请陛下恩准,号召在京文武,共襄义举!”
金銮殿上,温体仁振臂一呼,把自己塑造成了忠君爱国的急先锋。
此话一出,周围的同僚看着温体仁牙根儿直痒痒:
“狗东西,就属你清高是吧?!”
“你当上了首辅当然不缺俸禄,咱们其他人怎么办?”
可这正是温体仁想要的结果。
他率先响应号召,首先就是投皇帝所好。
朱由检最恨大臣奢靡,时常以节俭自诩。
温体仁这出捐俸大戏,简直是演到了皇帝心坎里,完美贴合了他心中“清廉忠臣”的模板。
再者,温体仁也需要找个由头,把自己摘出来。
眼下大明各地烽烟四起,民怨沸腾,他温首辅对此责无旁贷。
现在抛出“捐俸”这个冠冕堂皇的议题,瞬间就把朝野的炮火从“为何剿匪不利”引向了“到底捐不捐,该捐多少”上,巧妙地掩盖了自己的无能与失职。
而最后,他更是将捐俸一事与忠君爱国捆绑在了一起,借此打压异己。
谁要是不捐,或是捐少了,就是不忠不义之辈,自然要剔除朝堂。
比如工部右侍郎刘宗周,面对温体仁的无耻行径,实在看不过眼,愤然上疏痛斥:
“首辅沽名钓誉,此议乃剜肉补疮,绝非治国安邦之道!”
可上疏的结果就是,温体仁指使其党羽,弹劾刘宗周“心怀怨望,诽谤朝政”。
一番凌厉操作,这位清流转眼就被排挤出朝堂,彻底噤声。
至此,明眼人也终于看出来了,皇帝在背后给温体仁撑腰呢,要不然他哪敢胆子这么大。
而他们猜得也没错,当朱由检收到高起潜的奏折时,确实狠狠地心动了。
在京的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