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得来的这些概念,但既然大帅都这么说了,那自己就必须认真记下。
可曹宇还是有些担忧:
“大帅,我说实话,想要让火光显出明亮的黄白色,也就是1300摄氏度,很有难度。”
“一般的小作坊、小土窑,根本就不可能做到。”
“您只有在景德镇的官窑里,或者御器厂里,才有可能办到。”
曹宇很清楚,只有官窑和御器厂才拥有全国最好的匠人,最好的木炭,以及最好的土窑。
他的冶铁司,充其量就是个草台班子而已,平时打制一些刀甲还行,哪能和御器厂里的大匠们相比?
不过,这也难不倒江瀚。
经常穿越的朋友都应该知道,搭建高炉是必须掌握的技能。
就算没有焦炭,但用一些高质量的硬木木炭,再加上大型风箱作为鼓风机,也足以把炉温提升到1300摄氏度。
说干就干,江瀚当即找来了炭笔,在图纸上画出了一张简要的高炉示意图。
他把几处关键的出铁口、送风口、以及出渣口都一一注明。
另外,他特意提醒柴宇,在烧制过程中,需要先制作一个石墨坩埚。
石墨在明代就是所谓的“黛石”,一般是女人用的画眉石,很常见也很好找。
其中一些关键的步骤,江瀚只需要动动嘴,将原理交代清楚就行了,剩下的就交给这帮铁匠们慢慢试验。
其实江瀚也就只是知道些大概的原理罢了,真要让他上手实际操作,肯定是不如这帮老师傅的。
论起工匠精神,还得看咱们的工匠,小日子拍马也赶不上。
当然了,江瀚肯定不会动辄以九族来威胁工匠,但他亲自交代下去的任务,任谁也不敢糊弄。
在工匠们紧锣密鼓的搭建高炉的时候,江瀚又把作头柴宇给拉到了一旁,吩咐道:
“这个高炉技术,你们要尽快熟练,彻底掌握。”
“等烧完了舍利子,我还要烧制琉璃,炼铁炼钢。”
柴宇刚想发问,却又被江瀚抬手打断,
“我先说,你不用急着做,先记下来就行。”
“我回去之前,会再抄录一份详细的清单给你。”
“烧舍利子和烧琉璃,其实没什么太大的区别。”
“琉璃,只需要用到河沙,再加上生石灰的粉末,和草木灰,作为助熔剂。”
“草木灰最好是用盐湖边上的盐生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