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可只要越过岷山,北面就是水草丰美的青海和西宁。
那里可是绝佳的养马地,养的都是上等的河曲马。
在青海、西宁一带驻扎的蒙古部落,由于大明长期的经济封锁,正处于一种极度缺铁的的状态。
而此时,统治着乌斯藏的,是信奉的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白教)的藏巴汗丹津旺布。
可草原上的蒙古部落,信奉的却是格鲁派(黄教)。
所以,两方一直在为了信仰和地盘,争斗不休。
青海和西宁的蒙古部落,一直想要入藏“卫教”,只是苦于缺少甲胄和兵器,一直无法取得决定性的战果。
江瀚可是听说了,在青海西宁一带,十副布面甲,就可以换到二十五河曲马,其中还包含三匹上等种马。
一把精锻镔铁长刀,可以换两匹中等河曲马。
即便是一口最普通的铁锅,都能换回来一整头肥羊。
这等堪称暴利的买卖,要说江瀚不心动,那是不可能的。
战马在古代的军事价值,自然不必过多赘述。
可到了明末时期,由于财政崩溃,明军的马匹数量少得可怕。
朝廷连人都养不活了,自然也没办法再维持一支数量庞大的战马队伍。
也只有在辽东这样少数军费充足的地方,还保持着万余人的骑兵队伍。
可辽东的关宁军,面对的却是动辄数万的后金骑兵。
后金采取的可是以人养马的政策,随时都能集中优势兵力对付关宁军。
江瀚日后肯定是要对上后金的,想要征战北方,骑兵的数量就绝对不能少。
编练车营,打的是阵地战,只有骑兵,才能完成追亡逐北,一锤定音的歼灭任务。
但现在的问题是,江瀚的人马,根本没办法越过松潘草地,北上青海。
而且,藏地各种土司、寺庙的势力,盘根错节,外人想要进去做生意,简直难如登天。
而松潘卫的各处羌人、白草番部落,他们虽然也有不少马匹,但这些番部更多的,则是青睐于茶叶。
江瀚所在的龙安府,由于地处川北,海拔较高,所以气候寒冷,霜期较长。
全年的无霜期,仅有五个月左右,远低于川南或川东的茶区,不是茶叶的主要产地。
龙安府只是一个中转枢纽罢了。
所以,江瀚的计划是打通一条横跨,松潘卫——龙安府——保宁府——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