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供这么多人。
没办法,江瀚只能趁着官军主力尚在集结,指挥各路首领翻过中条山,主动出击。
凭借火炮之力,以及前赴后继的饥民,接连攻克了平阳府南部的解州、夏县,缴获了不少粮草物资。
兵锋一度威逼晋南重镇,运城。
然而,好景不长。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四面八方前来追剿的各路官军,也开始陆续抵达战场。
宣府总督张宗衡亲自坐镇运城,调兵遣将,张应昌、左光先等陕北悍将,也率领着边军精锐南下。
黄河对岸,左良玉亲率两千精兵,驻扎在茅津渡口,时刻提防着流寇渡河南窜。
官军的兵力越来越多,包围圈也越收越紧,起义军的活动空间被急剧压缩。
为此,江瀚不得不放弃了新占的州县,收缩防线,再次翻过中条山,退回了黄河北岸的平陆附近。
转眼之间,已经到了初冬时节,寒风凛冽,草木凋零。
崇祯四年十一月,天气一年比一年更冷,黄河上已经出现了碎冰。
但距离黄河彻底封冻,能够让大队人马随意通行,至少还需要一个多月。
但官军可不会让贼寇如愿以偿,随着冬日临近,官军的攻势也愈发凌厉起来。
崇祯三令五申,严令各路将领,务必在黄河封冻之前,将贼寇彻底剿灭,绝不容许他们窜入中原腹地,糜烂地方。
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江瀚带着各路首领,与四面八方围攻而来的各路官兵,在塬上塬下,展开了数场规模不等的激战。
短短十几天内,众人打了不下二十场战斗,埋伏,夜袭,对垒.各式各样的战斗都打了一遍。
双方你来我往,死伤惨重。
凭借着精良的装备、悍勇的战兵,江瀚本部虽然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但大体上还能保持建制,战力还在。
然而,那些依附在他周围的其他首领们,可就没那么幸运了。
在官军高强度的猛攻下,他们可谓是屡战屡败,死伤惨重,营寨被破,粮草被焚,士气也跌落到了谷底。
有的首领妄图在中条山里打游击,但却被官军跟撵兔子一样,撵得四处乱窜,不少人活活冻死在了山里。
绝望之下,有一些被逼得走投无路的义军头领,开始在山里砍伐林木,赶制木筏,想要强行渡过黄河。
但左良玉怎么会让他们如愿以偿?
左大帅此时还是朝廷的忠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