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门开了,出了门的秦双飞一屁股坐在地上。
在先前,他认为内阁的大臣们都是品德高洁之士。
说起话都文绉绉的,都是那梅竹菊兰,都是君子。
今日一见……
原来他们也是人,也会骂人,也会拉帮结派。
就像那冬日里聚在一起晒太阳的妇人一样,也会说屁事。
秦双飞不知道,当初的余令也是这么认为的。
现在的余令觉得海瑞在《告养病疏》的话说的真对。
他说:今举朝之士皆妇人也,如今的内阁就是如此。
他们甚至还不如妇人。
瞄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后就开始了。
百姓活不下去了他们不管,辽东的艰难他们不管,他们满脑子想的是如何的排除异己。
在骂完了之后余令就安静了下来。
浅浅地出了一口气的余令心情很好,开始看书。
书里写的很清楚,内阁的准确成立时间应该是建文四年。
建文四年也可说是永乐元年。
当初内阁其实就是分权,永乐帝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交给了内阁。
行政权给六部,六部管地方三司。
当时的内阁直白的说来就是皇帝的幕僚,负责分担皇帝肩上的担子。
他们只能提建议,并不具备决策。
内阁的改变其实是从杨士奇、杨荣等人开始的。
仁宗时期他们是内阁的大学士,但杨士奇、杨荣等人又均兼有六部尚书职位。
身居内阁,但官职却又以尚书为尊。
嘉靖时,内阁的权力已经完全与从前的宰相一样了。
等到张居正成为阁老,内阁就彻底的成为了朝廷运转的中枢。
那时候的张居正不是皇帝,可他所掌握的权力比皇帝还大。
“娘咧,这不就是君主立宪制下的首相么?”
众人不知道余令嘴里在叽咕什么。
不过此刻的他们又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余令,坐在那里看书一个时辰都不动一下。
虽然内阁的制度,在权力平衡方面堪称完善,可它却有一个大问题。
如今的内阁里,阁臣的任用、权力大小、去留,好像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规章制度。
想到这里,余令不由的又抬起头看向了汪文言。
他能进内阁的最大原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