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设施的更高密度工业用地。
这样一来,补地价差额,会远低于直接转为纯商住用地。”
方文山快速记录,笑着说道:“陈生。
这样一来,说法就完全不同了。
我们是从城市规划和产业布局的大局出发,主动配合政府优化城市功能,淘汰落后产能,引入先进产业,带动就业和区域活力。
补地价的谈判空间会大很多,甚至可能争取政策优惠或分期付款。”
“没错。”陈秉文点点头,“而且,这不仅是谈判策略,也确实是我对陈记未来的部分构想。
将分散的生产、研发、仓储集中到红磡这个交通便利、靠近港岛核心区的地方,能极大提升效率,降低成本。
青州英坭在屯门、大埔等地的工业地皮,正好用来承接搬迁的水泥厂或未来其他产业扩张。”
方文山合上笔记本:“我立刻按这个思路重新做详尽的规划建议书和补地价评估报告,然后就去约见城规会和工务局的负责人。”
“嗯,这件事要尽快办理。”陈秉文叮嘱。
方文山领命而去。
办公室安静下来。
陈秉文的目光再次落在那份文件上,眼神深邃。
省下几亿地价差只是表面。
这背后,是他对整个资产版图和资本布局的深远考量。
控股青州英坭这个上市壳平台只是开始。
如何利用它最大化价值,同时让陈记主业获得最强助力,是他必须权衡的。
而这其中最重要的核心问题就是,陈记食品到底要不要注入到青州英坭。
如果将陈记食品注入到青州英坭。
好处显而易见。
一旦年利润数千万甚至未来上亿的饮料业务注入,青州英坭将从传统水泥厂蜕变为“消费+地产”双轮驱动的巨头,市值必然飙升,翻十倍是正常表现,甚至可能更多。
届时青州英坭就能以高市盈率增发新股,用融来的资金(股票)而不是宝贵的现金去收购扩张,撬动更大的事业。
但弊端同样明显。
注入后,陈记财报将完全透明,每一分利润都要摆在公众和对手面前。
税务筹划灵活性大大降低。
而且,资本市场如何给这家“混合体”估值?
行情好时或享双重溢价。
但遇地产低潮或消费低迷,混合估值反而可能拖累,导致市盈率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