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没有进犯独立支队的防区,只是采用重兵封锁的策略。
同时,陈铭还在之前学习南泥湾的经验,组织大面积开垦荒地的同时,还修建水力设施,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粮食的生产。
独立支队这次困难的时期,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同时,先前的作战中,部队缴获了大量的粮食,足够部队自身使用一年多的时间。
所以在这次的旱灾中,独立支队不仅能满足自身所需,还有粮食富余。
独立支队控制的两个县城及周边的地区,是晋西北少数的产粮地。
两个县城的产量,直接就占了晋西北粮食产量的30%。
这次因为独立支队本身的存粮就足够满足自身需求,可以拿出一部分加上这次秋收的产出,支援给其他军区和后方。
经过沟通后,陈铭和地方政府共同协助下,拿出了6000吨粮食,支援受灾严重的兄弟部队。
拿出5000吨粮食支援后方。
这已经占到了这次两县秋收总产量的40%了。
属于是老百姓和独立支队的战士们勒紧裤腰带才能挤出来的粮食了。
再多是真的没有了。
同时,陈铭还组织了秋收后抢种荞麦,糜子,豆子等粮食作物,作为这次受灾的补充。
虽然这样做会一定程度影响土地的肥力,影响明年的耕种。
可现在已经管不了这么多了,要趁着时间还早,把粮食种下去作为旱灾的补充比什么都重要。
在陈铭的组织下,粮食陆续被运送到后方,以及其他受灾严重的兄弟部队。
对于陈铭的这个行为,后方给出了极高的赞扬。
特别是对陈铭组织生产建设,学习南泥湾的经验,在根据地内大面积垦荒,修建水利设施的措施提出了重点表扬。
在普遍的旱灾,粮食大面积减产下。
独立支队却“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在满足自身所需的同时,还支援了其他地方大量的粮食。
这是非常值得学习的经验。
时间来到了十一月。
这段时间里,陈铭一直支持着根据地的建设,同时抓紧整训部队。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休养生息,独立支队完全恢复了元气,比原来还要强大。
陈铭准备对鬼子动手了。
首先选定的目标,是岚县,平安县这两座县城。
平安县的位置非常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