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出建议,对此城的兵马长期围困即可,不必强行攻打。
这也是蒙古人攻城的常见思路。
不过,铁木真严词拒绝了窝阔台和察合台的建议。毕竟前面还有更难打的撒马尔罕呢,蒙古军在后面留下这样一座坚城太过危险。再说了,连花剌子模的边城都啃不下来,会大增花剌子模守城的士气。
那就打吧。
窝阔台和察合台派军搜寻附近的小城和乡镇,凑了五万签军,又造了十三艘船,攻打毡的城。
术赤破了讹答剌,铁木真破了养吉干后,也前来增援。
这么多兵马,毡的城是破定了,但何时能攻破,还真是个问题。
所以,铁木真传旨赵朔,现在不必进军撒马尔罕。待他们破了毡的城后,再全军出动,将撒马尔罕合围。
于是乎,赵朔在不花剌城停留了两个月之久。
在这两个月的时间里,赵朔深入参与到了配重抛石车的研制中。
虽然他在机械方面是个外行,但是数学方面的知识,已经相当于当世的大学者了。赵朔对抛物线的认知,不是这个时代的学者能比的。
再加上不花剌是学者和艺术之都,调几个精通数学的学者参与进来,并不是什么难事。
赵朔工兵营里,来自金国的能工巧匠也能贡献不少机械方面的智慧。
终于一个半月后,第一具配重抛石车被制造出来。
这具配重抛石车的威力,虽然远不能和以后大名鼎鼎的抛石车相比,但已经超越了所有的人力牵引式抛石车。
赵朔又赶紧命工匠们加班加点,制造配重抛石车的关键部件。
这种抛石车太大了,进行长距离移动是不现实的。只能先造好关键部件,待攻打城池之前时,再造那些粗笨的部件,并且组装起来。
又过去半个月,铁木真攻破毡的城的消息传来,赵朔已经造好了二十具配重抛石车的关键部件。
他率领大军离开了不花剌,向撒马尔罕而来。
赵朔麾下正规军十五万,又有签军八万!
铁木真深感攻城困难,也极大增加了巴鲁营的数量和签军的数量,现在麾下大军二十万,又有签军十三万!
总共五十六万大军,将撒马尔罕团团包围。
如此多的大军,已经超过上次“百万大军围中都”了。
不过,当铁木真率领赵朔、术赤、窝阔台和察合台,绕着撒马尔罕城转了一圈后,还是感到相当棘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