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大地,战火的气味,已经浓郁的连农人都可以察觉出来,无论是中原,还是河北诸城,各地的州兵都已经在集结,随时准备听从上方的调令。
双方都在以防万一,若是前线兵败,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补充兵力,填补战线,毕竟用州兵,总好过临时强征丁壮来的强些。
东都洛阳。
八月初,天气闷热,不过,今日的气候,还算尚可,微风徐徐,吹散了人心中的躁意。
朱温大将葛从周,带着百余骑,疾驰在通往洛阳的驿道上。
洛阳之地,自古就是天下重镇,名城,只是很可惜,从古至今,便屡屡遭到战火的破坏。
特别是孙儒焚毁洛阳后,那真是一片惨烈之象,好好的东都,成了一片断壁残垣,偌大的洛阳城,城中户口竟不足百户。
等张全义到洛阳的时候,可谓是风吹草长,鸡犬不闻,城中的草木竟可长至三尺之高。
张全义就任后,选任屯将招抚流民,设屯副推行轻刑薄赋政策,屯判官管理户籍赋税,用分层治理的方式,在一点一滴的恢复洛阳。
经过数年来的治理,到现在,洛阳城内人口已增至四万户,仓储殷实,而且,张全义不像朱温连年开战,虽然还是要给汴州移送钱粮,但至少还能富余些。
而洛阳人口能恢复的这么快,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李克用在关中,没有给流民授田,反而是世家,军将大肆侵占土地,所以,大量的关中流民,为了生存,纷纷逃到张全义的治下。
葛从周疾驰在驿道中,沿途两旁,遍地都是金灿灿的粮食,估摸着再过大半月,便可收获。
今年风调雨顺,想来洛阳又能是一场大丰收。
而在洛阳城二十里外,张全义一脸郁色的站在农田旁,望着农田有些出神。
“大帅,今年肯定是大丰收啊。”
张全义闻言,没有接话,而是感慨的说道:“农人安居乐业,却不知这片乐土,又能维持多久。”
张全义出身于农户家庭,是贫苦人家,他也是干过农活的人,早年参与黄巢起义,甚至在黄巢称帝后,还担任过吏部尚书,水运使等重职。
直到黄巢败走后,投靠河阳节度使诸葛爽,被诸葛爽表请为泽州刺史,诸葛爽死后,与李罕之一起另立门户,直到被封为河南尹。
对于洛阳,张全义的心中,很有感情,这份基业,当真是他披荆斩棘,一点一点的收拾出来,可如今,陈从进,朱温,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