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是三个大的方向,而在底下,还有提刑司,河务司,户籍司等等各类机构。
虽然此时陈从进擅自更改官职,有些名不正言不顺,但是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不改已经是不行了。
地方上官职混乱,连年混战,对于军事上的需求太过旺盛,以至于很多地方,都是一人身兼数职,有的职位却是缺失已久。
陈从进急需彻底捋清地方,让官员知道自己的职责,当然,为了一张遮羞布,很多官员原来的职务名称依然保留,但在陈从进治下,最重要的权力,还是要来源于新设的官职。
正所谓,因时制宜,也许等地盘再扩大的时候,就需要再新设官职,但就目前而言,这样的制度,已经足够地方运转了。
官职的大量增加,对于人才的需求也更加的旺盛,而这套制度的核心,便在于分散地方的实力,以加强中央集权。
新官制的运行,肯定不是陈从进一道命令便可以立刻通行的,这需要藩府的官员一层一层的开始推行,大体估算,等新官制实施,应该要到明年年中了。
其实,此时的陈从进辖下,官员的数量已经比任何一个藩镇都要多的多,但真正意义上,也就是在朝廷档册上的官员,数量却是极其稀少的。
这其中就可以看出,唐时的官制,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了。
………………
一直到文德二年,年底的时间,陈从进将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官制的推行中。
对于向元振夺取昭义,陈从进是很高兴,向元振这一仗打的,有诱敌深入的谋略,有以大势压之的眼光。
陈从进甚至都觉得,自己强攻魏博这一仗,好像没什么特别大的亮点,全靠优势实力,硬打,强打,纯死耗着,最后活生生把魏博罗弘信给耗死了。
而在这其中,还得是罗弘信死在自己人手上,运气也是件很重要的因素,虽然赢了,但这一仗,陈从进的心头就是不太得劲。
而对于向元振的上书,陈从进做出了如下安排,其中向元振率经略军回镇河东,王卞,白义诚各回本镇,赏赐,则由晋阳府库中所出。
随上书一同到来的袁奉韬,陈从进当然是亲自接见,毕竟,全家一起来,这么信任自己,陈从进又怎么能不接见。
俗话说,千金买马骨,袁奉韬就是一堆烂泥,陈大帅也得把这摊烂泥,给塑成一个雕像出来。
面对袁奉韬请求接任昭义节度使一职,陈从进毫不迟疑的答应,只是这个节度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