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出征时,带了两万马步军,回来的时候,竟然只剩下了几十骑。
连好不容易夺下的潞州也丢了,李罕之这一仗打的,简直是亏到裤衩都丢光了。
跑路是一门学问,李罕之这门学问还是学到了精髓,只可惜,跑的再快,回到河阳后,他的麻烦才刚刚开始。
李罕之在自己治下,横征暴敛,吃人,劫掠的事,那是数之不尽,好好的一个河阳镇,被他祸祸的不轻。
正所谓,害人终害己,回到河阳的李罕之,那是缺钱缺粮,缺人缺兵,缺刀缺甲的,总而言之,就没有什么东西不缺的。
愁眉不展的李罕之,心中是十分忧虑,他现在的情况是不容乐观,万一向元振杀入河阳,他还真的挡不住。
而李罕之在此时,也不想求援朱全忠,因为他现在的实力衰弱至极,朱全忠进来了,那河阳还能是自己的吗?
朱温此时的力量,并不仅仅是宣武,义成二镇,另夺了天平军的濮,曹二州。
同时,在名义上,李罕之,张全义皆是朱温的附庸,忠武节度使赵犨是朱温的铁杆支持者,供军供粮,而且双方还是儿女亲家。
朱温虽然实力强劲,但其实在地盘的掌控力上,并不如陈从进,当然,这个地盘指的是附庸,比如李罕之,张全义和赵犨。
李罕之眼见自己实力肉眼可见的衰弱,环视四周,自己所能求的,也只剩下结拜兄弟张全义了。
张全义为人勤俭,在洛阳治理有方,洛阳城几乎是一片白地的情况下,在张全义的手中,仓储户口逐渐变的充实。
张全义和李罕之都是武夫出身,但是治理地方却是两个极端,李罕之贪暴蛮横,吃人成性,当然,这也和军中乏食有关。
所以,在李罕之北上昭义之前,便时常向张全义求取军粮及钱帛,张全义起初都慷慨提供,次数多了,张全义也无法如数提供。
而这一次,李罕之更是狮子大开口,索要的数目惊人,钱二十万贯,粮米五十万石,另有弓,矢,刀,枪,甲,盾等一系列的军用物资。
这样的举动,在外人看来,或许难以理解,但在李罕之的角度上,这却是正常的事,其一,二人是歃血为盟的兄弟,其二,论地位,二人在诸葛爽时期,李罕之就是张全义的上级。
虽然现在大家都当朱温是老大,但是李罕之的内心中,却仍然带着将张全义视为小弟的想法。
只是这一次,李罕之要失望了,面对李罕之的索求,张全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