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宏伟,能给予其更大的快乐,更强烈的刺激感,莫过于在战阵中,大破敌军。
中原朱温,关中李克用,还有成德王镕,南面的杨行密,川蜀的田令孜,还有天下各地,那密密麻麻的军头,藩镇,无不是在等待着陈从进去一一讨平。
因此,在享乐数日后,陈从进还是投入到政事上,毕竟,大志理想要比温柔乡更重要。
陈从进屡破强藩,威名已经布于天下,来投的人已经不少了,在经过萧郗,陶师琯等人的考察后,便安排到各个岗位上。
所以说,有时候,选择比起能力更为重要,占得一步先机,后面是跑断了腿也追不上?
在创业时期跟随的,和成功之后再跟随的,那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当然了,这还是要看个人的眼光如何,要是选错了,那也是白费力气。
而这样的模式,短时间内是可以解决官吏数量不足的问题,但时间一长,其后遗症就会出来,比如拉帮结派,搞党争。
所以,陈从进决定,放出风声,举办一场属于整个北方的科举考试。
不过,为了掩人耳目,对于科举考试,陈从进美其名曰,选拔人才,并无挑战朝廷正统的意思。
这年头,武夫的骚操作一大堆,但是正儿八经弄个考试,来选拔人才的武夫,陈从进还是头一个。
对于考试时间,陈从进定为明年三月份,给足河北大地的学子,足够多的时间,对于考生,陈从进没什么要求,不管是北方,还是南方,亦或是契丹,渤海,突厥,吐蕃,总而言之,只要是人就能来考。
同时,为表诚意,陈从进定下福利措施,来参加的考生,只要表明来意,可以报销路费,来幽州城中,吃住全免,陈郡王一力承担。
第一场大规模考试,陈从进最大的担忧是,是万一没人来,那脸就丢大了,所以,为了以防万一,陈从进密令刘小乙,严密侦查,及时统计来考试的人员数量。
最最坏的情况是,真的没人来,那就刘小乙上场了,秘密安排一些暗探,参加考试,怎么也得把考试的规模弄到两三百人往上吧。
而刘小乙得到密令后,那是抓耳挠腮,大王的要求是越来越难了,暗探还得参加科举考试,这实在是有史以来的头一回。
无奈之下,刘小乙回到缉事都中,当即挑选脑袋瓜子灵一些的,这段时间,这些探子就不用出外勤了,全窝在一起,互相监督,互相学习,力求在科举上,考出个名头来。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