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大军南征,欲服众心,必先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今日之责罚,那是让所有人都知道,军法严肃,不护亲疏。
随后,陈从进又接见了刘弘举,夸赞其神射无双,于乱战中,一箭射杀敌将,力挽狂澜,陈从进在军前,直接将刘弘举位置扶正,并赐钱,帛,铭刀,以嘉其功。
在石岭关休整一日后,陈从进又命随军杨建,替自己书写一封劝降信。
杨建接令,当即洋洋洒洒的写了一封,但陈大帅看后,不太满意,当即批复,让杨建把晦涩的词语少用一些,多用简单,直白的词汇。
随后,杨建又给陈大帅送来第二稿,陈从进看后,当即拍板,命人将信送往晋阳郑从谠处。
信中大意是,今我二十余万大军,兵临城下,我众彼寡,强弱之势昭然,若强守拒战,恐河东百姓遭兵燹之苦。
久闻郑公,心忧朝中之事,何不离镇,回返庙堂,如此,则百姓相安,郑公亦不失保境之功。
在送出书信后,陈从进正式率军南下晋阳,一时间,骑兵四出,整个晋阳府内,到处都是蕃骑,无他,实在是陈大帅手中骑兵太多了。
光启二年,四月十七日,大军兵临阳曲。
如此规模宏大的军队,吓的阳曲守军压根不敢抗衡,在大军主力抵达之前,阳曲便向前锋李旋德开城请降。
……………………
河东,表里山河,山川走势,是南北纵横,犹如沟壑一般,在地形上,河东是北方的中路地带。
历来都是南北,东西攻防的核心之地,也是从北方草原进入中原的一条走廊,而中间的晋阳,更是战略重镇。
其实,陈从进想要南下中原,从河北平原走的会更方便,但奈何时代不同,此时横亘在南面的成德,魏博,都不是易与之辈。
再加上已经取了大同,雁门,河东成为战略目标已是最优的选择。
光启二年,四月十七日,就在阳曲不战而降的同一天,晋阳的郑从谠也收到了陈从进的劝降信。
郑从谠收到信后,不发一言,良久之后,召见了河东文武官员,商议如何抵抗幽州军。
降,这个字,从来就不在郑从谠的心中,当年镇河东时,危险也不比现在少,河东一年换六帅,那种波云诡谲的斗争,甚至比这种明晃晃的刀兵相交,更加可怕。
但那个时候,郑从谠的心中,也不曾退缩,他的心中,还有重振大唐荣光愿景。
诸将,官吏齐聚后,郑从谠取出陈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