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简单的杠杆原理,力臂越大,需要的力就越小!
欧洲的台风就是这个路子,远距耦合,所以鸭翼的面积很小,但是几乎没有拉涡流的能力,法国的阵风是反面典型,近距耦合,拉涡流的效果很好,但是控制力不足,所以鸭翼的面积很大。
至于东方的……
这简直是把现有的所有技术都给用到一起了!
远距耦合,提供正升力,机动性一流,拉涡流,则是靠机翼前面的边条来实现……
这还只是本-里奇的初步猜测,如果他能知道,鸭翼的涡流还能作用在边条上,和边条一起给主机翼拉涡流,不知道会是多么惊讶。
这根本就不是他们能想到的。
东方人,是全世界最聪明的!
“至于拉涡流,则用了边条翼,这样设计的复杂程度,让我们难以想象,在飞机的气动设计上,东方已经走到了我们的前面!”
本-里奇不能不佩服,这项目哪怕给他们洛克希德公司,也根本就做不到,他们只能设计常规布局!
“这架飞机的隐身性如何?”
“这个我就不清楚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东方在隐身技术上的造诣很强,这既然是他们保密程度最高的飞机,那隐身性不会比其他飞机差,正面雷达反射面积,应该在0.01平米左右。”
“那机动性呢?”
“机动性肯定没问题,我刚刚都说了,他们搞这样一套复杂的气动布局,就是为了让战机具备杰出的机动性的,鸭式布局的机动性,本来就很高……”
“不,我不是这样认为的。”诺斯罗普的工程师格雷厄姆-沃里克开口。
桑达斯基还在东方,所以就是他来开会了。
“你是说,东方人飞机的机动性达不到本-里奇先生说的那样?”亨特-哈里斯一阵兴奋。
“不不,我是想要说,对于四代机来说,机动性也没有那么重要。”
他们的YF-23,其他性能或许还说得过去,但是这机动性是真不行。
眼看东方这样设计,摆明了会比己方的机动性高很多,他们没法提升机动性,但是他们可以宣传机动性没用啊。
“什么意思?”
“对于隐身机来说,主要的作战方式,就是在后方预警机的指挥下,隐蔽接敌,发射完导弹之后,立刻开溜,在整个过程中,都不会陷入和敌机的纠缠之中,恕我直言,用强大的战机来做最危险的近距格斗,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